「骨錯縫、筋出槽」學說在臨床應用

 「骨錯縫、筋出槽」是中醫傷科的特有名詞它既屬於病名,又屬於骨與筋在受傷後的病機變化。

 

 這一學說在唐以前的醫著中雖然就有記載,其論點在當時是比較含混的如《禮記•月令孟秋》中的:「命理瞻傷,察創,視折,審斷;決獄訟必端平」根據《旦禮記集解》的解釋是:「皮曰傷,肉曰創,骨曰折,骨肉皆絕曰斷」斷,就包含了骨折和筋開平七分鐘傷。

 

 《難經》中的:「四傷於筋,五傷於骨」,這裏初步說明筋骨相近,傷筋必及骨,傷骨必損筋的互相影響,這是「骨錯縫、筋出槽」的基本內含。

 

 隨著歷史的發展進步,經過歷代醫家們長期的臨床觀查和總結,逐漸豐富和完善了這一學說,成為中醫傷科學的特有組成部份。

 

 唐代《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記有:「凡左右損處,只相度骨縫,仔細撚捺,忖度便見大概。」這裏不僅有骨縫這一名詞,而且還提示了損傷後注意對骨縫的檢查,也即是對關節處的脫位、半脫位和錯縫的區別檢查。

 

 到清代在骨傷科的各種論著中,對「骨錯縫、筋出槽」學說就更為詳盡,並且還提出了各種治療手法。

 如《醫宗金監•正骨心法要旨》中的:「或跌撲閃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瘀滯,為腫為痛」又說:「或有骨節間微有錯落不合縫者」,這裏不僅提示了骨錯縫的原因,而且還將開錯和微錯作了程度上的區怎麼瘦腹部別同時提出:「手法者,正骨之首務」強調了手法是治療骨傷科四大方法之首,適用於骨傷科各種疾病,其中也包括了「骨錯縫」和「筋出槽」的手法治療。

 

 《傷科補要》中對脊骨和四肢的骨錯縫也分別作敍述在十五則中的「脊背骨傷」有:「若骨縫疊出,俯仰不能,疼痛難忍,腰筋僵硬」這裏不僅是指脊椎骨折和脫位,也還包括椎體小節紊亂與急性腰肌損傷在內。

 

 在二十則中:「若手掌著地,只能傷腕,若手指著地,其指翻貼於臂者,腕縫必開」這裏不單是指損傷對腕骨正常排列造成的影響,也還包括了尺橈切跡解剖結構的改變同樣是屬於「骨錯縫」。

 

 二十三則中對腳踝部損傷的記述是「輕者盡傷筋肉易治,重者骨縫參差難治……」骨縫參差不齊是指踝關損傷的「骨錯縫」。

 

 現就筆者對該學說在臨床實踐中的運用,對「骨錯縫,筋出槽」淺述個人的幾點體會和認識。

一、骨節的開錯和微錯:指外力作用於人提的輕重不同,致傷的程度亦不相同。

二、開錯:是指關節脫位或半脫位,有明顯的臨床體徵,在X線投影中又確有反映,能夠引起醫生和患者的注意,因此能獲得及時而恰當的治療。

 

三、微錯,骨節處沒有明顯畸型,X線攝片無明確顯示,但又有臨床症狀或部分功能障礙,不大引人注意,而被忽視治療方法不當,致使病程延長,經久不愈。

 

四、「筋出槽」:雖然是中醫骨科的習慣用語,在各種文獻中沒有這一病名,但對筋損傷的病理改變文獻中確有不少論述《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骨》中說:「筋之馳、縱、卷、攣、翻、轉、離、合,」以及「筋歪」,「筋走」等等都屬於「筋出槽」的範疇。

 


 

 

五、生理上筋附行於骨,或筋伴脈而行,各自都有其起止點,也有其正常順序和位置一旦遭受外力的破壞,筋過的運行位置,解剖結構就會發生變化臨床上的肌健、韌帶、筋膜的撕怎麼減肥最快食療裂、撕脫、粘連、痙攣等等亦都屬於「筋出槽」。

 

六、「骨錯縫」和「筋出槽」既可以同時發生,亦可單獨發生這一學說,是中醫骨傷科辯證施治的內容之一。

 在個人的臨床觀察中,常見的骨錯縫關節有:上肢肘部的肱撓關節或尺橈關節,腕部的尺橈遠端切跡和腕骨下肢膝關節的內外側半月板踝部的踝距關節或跟距關節,以及蹠跗關節等。

 

七、脊椎是人體的中軸,在持重和運動中起很大的作用構成脊椎的關節較多,解剖結構比四肢複雜,在整個脊椎中,頸椎和腰椎功能活動較大,不適當的運動和勞作是造成脊椎損傷的主要原因常見的既有急性的損傷,如:頸椎偏歪、環樞椎半脫位、腰椎小關節紊亂和滑膜嵌頓等其次是脊肋關節,以及骶髂關節中老年由於生理退化和體質較差椎體失穩,在日常剩活中僅是一般的活動,有時也會造成關節錯縫。

 

僅舉幾冬天瘦身瑜伽例不同類型的「骨錯縫」患者附錄於後:以資佐證。

例一、楊XX老嫗,年80,今年4月10日乘車我處門診,系X醫學家屬在春節前三天,彎腰拾物時,腰部產生彈響,當即不能直立,繼而疼痛進該附院西醫診斷,為:「腰肌勞損」,作痛點封閉,服止痛藥,雖疼痛略減,但仍不能起坐,雖連續多次治療,都無明顯好轉,臥床三月始來我處求治,經檢查系第三腰椎小關節紊亂,經施定位斜扳後,患者即可下手術臺直腰行走第二次複疹時,病人自述:經上次治療後當晚就能自動上下床翻身睡覺二疹時再施以理筋活絡手法,而痊癒。

例二、李XX,男性,40歲,四川人,今年五月七日來我處門診,去年二月車禍受傷,住X醫院,經檢查診斷為:「多次軟組織挫傷」,住院三天,後建議回家休息治療,不久即發生前胸及後上背痛,雖中西醫多方治療,仍然疼痛無好轉後在地區某醫院連續住院兩次,約三個月瀋陽哪個中醫好,經過檢查和會診,排除內部疾患,按「神經痛」治療,效果亦差始來我處求治,經筆者診斷屬胸肋關節和脊肋關節多處「骨錯縫」當施行手法治療後,患者胸背部當即有輕鬆感,經過連續三次手法治療(隔日一次)病人胸背部刺痛基本消失,建議回家後三月內不做重活,並適當休息,至今情況良好。

例三,韓X,四川人,20歲,青年農民,去年九月擔土,扭傷右踝在當地鄉衛生院治療,診斷為「踝關節扭傷」治療一月多,仍跛行,不能負重於同年十一月中旬扶杖來我處門診經拍片排出其他骨病和脫位,診斷是踝距關節錯縫採用手法治療後,踝關節活動輕鬆,擠壓感消失,落地時疼痛感亦減輕,經過連續五次治療而痊癒。

至於急性的腰椎小關節紊亂或滑膜嵌頓,骶髂關節錯縫,以及關節的半月板突出等損傷,患者每天不少於20例,因骨折脫位後發生的肌腱粘連、肌肉立瘦減肥膠囊強直和萎縮等「筋出槽」的患者門診就更多,筆者均以手法為主治療

筆者個人的經驗認為:「骨錯縫、筋出槽」這一學說,不僅是具有中醫傷科學的理論特色,而且在臨床診斷治療中運用確有其很高的實用價值,不能忽視,應於繼承和推廣。

 

 手法治療中觸診是很重要的法術,如精於此術,經絡的瘀阻和體表的病患反映,可全憑手感觸摸出來通常情況下我們是根據患者感覺來判斷的,這是比較直觀一點的診斷方法,它是根據患者對術者在穴位按壓的感覺判斷其患病的部位和輕重有一本《穴位按壓診病》的書是專談穴位壓痛診病的,很有借鑒價值民間對穴位按壓的感覺有種說法「疼輕麻重木難醫」很簡捷地表述了病的輕重在穴位反映上的感覺這也許只是一得之言或一家之說,我們的當從實踐中進行實證,找出對自己有用且行之有效瘦手臂產品的東西。

 

 有時會有一種現象,患者有很明顯的症狀,術者在按壓穴位時患者卻沒有較明顯的感覺,這時要找出經穴上的問題就全憑術者手上的觸感了術者手上的觸感有時較明顯,有時很微妙,微妙之處全憑術者的功底這種觸診有一定難度,它的診病依據不是患者的感覺,而是術者的手摸心會。

 

 術者手觸能感受知的東西有許多種,我學識有限,不能妄談太多,且留給大賢大智者,這裏只說說筋出槽。

 

 筋出槽與「疼、麻、酸、脹、木」一樣,是一種病理在經絡穴位上的反映,可能與氣血虧虛不能營養經穴有關,其反映的部位不同,出槽的筋的粗細也不同粗的很容易摸到,而細的有時則細如發絲,很不容易摸到,必須用心體會,其微妙的感覺才會隨心應手,此術需長時間的臨床體會方可掌握。

 

 正常的筋是鬆軟而伏於肌肉筋槽內的,當筋得不到氣血濡快速健康減肥養而有病理反映時,其筋會變得緊張疆硬,如繃緊的琴弦樣,本來靜臥於槽內的筋就離槽而出了這時你能觸摸到,在將其橫撥時會應手而滾動,患者在提醒下也能感知彈撥時的響聲而而出槽的筋很細時,術者和患者的感知都是很微妙的臨床上手觸知此現象不要因為其不酸、不痛、不脹而忽視,有時它可能正是你的病本所在。

 

 筋出槽的部位找出後就可以用理筋的手法治療了我們可以循經橫向彈撥,也可用單指或多指輕輕按揉循經走向做推拿按摩,將疆硬出槽的筋做松做軟,筋鬆軟後自然就復位歸槽了很可能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病就好了。

此術難點在觸診時是否能觸知有筋出槽,是否能觸知其疆硬度和所在部位,而實施手法治療就簡單多了有些看似很麻煩的疑難雜症,很多情況下可一次治癒病史長的大多有許多其他康寶萊減肥效果因素,尚需一一排除,其愈還需時日。

 

 此術得益一好友親授,願慧者明達,同好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