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穴:按摩

 

一、各種腹痛點穴按摩

 

 用手指點按腹安、足三裏二穴各約1分鐘。 

 療效:此為常見病。用此療法大部分患者可馬上止疼。如個別患者效果不明顯,可加按腰部的膀胱經,可獲立竿見影之效。有效率近100% 。

 

二、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是由於兩個腰椎之間或腰骶椎之間的纖維環破裂,導致髓核突出,並壓迫脊髓神經根而發生腰痛和坐骨神經痛的一種疾病,屬腰腿痛範疇。

 

【病因】:

 本病多見於20~40的青壯年體力勞動者。在搬運、挑擔、抬重物或舉重時,由於壓力過大,突然超過腰椎間盤纖維環承受力,使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被擠從破損處突出壓迫脊神經根而成本病。也有個別人雖然沒有明顯外傷史,但由於椎間盤結構上發生了退行性改變,故遇到輕微的壓力,如咳嗽、噴嚏,腰部的軟組織不協調,突然收縮,導致椎間盤發生裂隙,也可引起本病。

 

【症狀】:

 本病好發的部位,是在負重最多和活動量最大的4~5腰椎或腰骶椎間兩處,突出多偏向一側。主要表現為一側腰痛,同側臀部和大腿後區有串痛或麻木感,有的放射至小腿外側及足背,繼發為坐骨神經痛。劇痛時,腰部不敢活動,行走困難。咳嗽、噴嚏、腹部加壓時,疼痛加劇。臥床疼痛稍有緩解。

 

【診斷】:

 腰部有外傷史。體徵為下腰段有不同程度的側凸:向患側凸者多,向健側凸者少,也有的是平腰或後凸狀。腰部活動受限,成熟型的(椎間盤突出部無增大或縮小的可能性)腰不能向前屈;幼弱型的(椎間盤突出部能大能小者)腰雖能向前屈,但不能向後伸。患部棘突旁1~2公分處有明顯的壓痛點。直腿提高為陽性,有的小腿外側及足背有感覺障礙區,膝和跟腱反射消失,部分患者出現間歇性跛行。晚期小腿肌肉萎縮。屈頸及足拇趾背屈檢查均為陽性。

 X光檢查,最常見的為:

  ㄅ、腰柱側凸,生理前凸消失。

  ㄆ、椎間隙前窄後寬或絕對變窄。

  ㄇ、椎體後緣有骨質增生或後翹狀。

  ㄈ、椎間盤上緣可有凹陷。

 

【治療】 

(1)手法:以滾法、推摩法、按法為主,拿法、摩法為輔。

(2)取穴:脊中、腰陽關、命門、腎俞、八髎、居髎、環跳、殷門、承扶、委中、承山、陽陵泉。

(3)操作和順序:

  ㄅ、患者取伏臥勢,胸前和下腹前各墊一軟枕,使腰部懸空,下肢伸直。

 第一步,先用雙手按法,施於腰部、骶部和八髎,往返三、四次,重點在腰椎3、4、5至骶椎1、2、處,隨即抽去墊枕。次用滾法,繼用推摩法,施於同上部位。後用肘按法,施於腰椎旁的壓痛點及腰陽關、脊中、命門、腎俞和八髎等穴。隨之用摩法加以調和。

 第二步,先用滾法,次用推摩法施於患側臀部,大腿後部膕窩至小腿。繼用肘按法,施於居髎、環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等穴。隨之用摩法加以調和。

 第三步,作患肢直腿後提和膝關節向臀部屈伸的輔助活動。

  ㄆ、患者取健側臥勢,患側下肢在上直伸。先用滾法施於患側臀部、大腿外側至小腿外側。再用推摩法施於同上部位。後用肘按法施於居髎、環跳、風市,指按陽陵泉、足三裏穴。隨之用摩法加以調和。

  ㄇ、患者取仰臥勢,下肢伸直。第一步先用滾法,後用推摩法,施於患側大腿前區向下至小腿和足背。第二步用雙手拿法,施於同上部位。隨之用滾法加以調和。第三步作屈膝屈髖,引伸腰腿和搖髖等輔助活動。第四步作腰部牽引,患者雙手反向攀住醫療床的一端,全身上下伸直,腰部放鬆,術者站在床的另一端,雙手緊握患者踝關節上方,用抖法一送一拉,上下抖動,作腰部牽引,連續進行三次。第五步採用雙屈髖法,術者一手托住患者臀部,使其軀體向前屈曲,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漸進,根據生理活動範圍,逐漸加大,使大腿接近腹部,促使腰椎間盤間隙增大及突出物回納。

  ㄈ、患者在床上取坐勢(術者站在床的一端,面對患者),兩腿伸直,兩手伸給術者,兩腿蹬在術者兩側髖前部,腰部向前屈,術者雙手緊握患者兩手腕部上方,用力一送一拉。同時令患者主動作腰部前屈後伸的輔助活動。幅度視病情適應由小到大,使患者雙手逐漸接近腳背趾尖,連續進行三次,使腰椎間盤間隙增大,促進椎間盤突出物回納。最後拍腰部結束。

 


 

 

三、痛經病

 婦女在行經前或行經期間,一般都有輕度的下腹脹痛、腰酸、乳房脹痛、疲倦等現象,這是正常的,不需治療。痛經是指月經來潮前一、二天內或經期開始後,下腹部劇烈刺痛或絞痛,這是一種疾病,需及時治療。

 

【病因】

 痛經的原因較複雜,概括起來有以下四種因素:

(1)、體質因素:氣血兩虛,病後失調,經行無力,血瘀下墜而致痛。

(2)、生理因素:子宮後傾或前傾,經血不易排出,子宮發生痙攣性的收縮而致痛或者宮頸狹窄,子宮內膜組織脫落物過大,刺激宮體而致痛。

(3)、生活因素:久居潮濕之地或經期涉水、淋雨之後,以致寒濕凝滯於胞宮,下焦寒冷,月經受阻而致痛。

(4)、精神因素:情緒鬱結,思慮過度,氣滯不寧,血行不暢而致痛。

 

【症狀】:

 痛經的症狀除了下腹部出現劇烈的刺痛和絞痛之外,有的還兼有腰痛、噁心、頭暈、嘔吐、乳房脹痛等。發病時,面色蒼白,四肢冰冷,情緒煩躁不安,影響工作和學習。

 

【治療】:

 (1)、患者取伏臥勢,第一步先用滾法,次用拇指推摩法,施於腰骶部,上至兩側腰肌,下至骶部八髎穴周圍。隨用摩法調和之。

 (2)、患者取仰臥勢,第一步用三指摩法,從神闕穴起,逐次摩氣海、關元、中極等穴。隨之摩雙側的天樞、四滿、歸來、子宮、氣沖等穴。第二步掌摩腹部結束。

 (3)、上述手法結束後,痛覺若未能消除時,可令患者取坐勢,腰部稍向前屈,術者可用平推手法,施於腰骶部,往返推幾次,以透為度。

 

四、失眠症

 本病多發生在青壯年人,其原因複雜,醫學名家有不同的看法;西醫學說認為是由於高級神經活動過度緊張,大腦皮層機能紊亂,功能失調,抑制減弱,容易興奮,也容易衰弱。中醫學說認為與心臟有關。因為心「主神明」,管精神、意志、思維等活動。如果心的功能發生障礙,就地出現心悸、驚恐、煩躁、失眠等病症。本人認為無論是高級神經活動過度緊張,心神疲勞還是體質虛弱均會導致大腦皮層機能紊亂,功能失調,大腦供血不足。大腦細胞得不到充足的養分而無法鎮靜,所以無法入眠。治療必須以改善大腦的血氣迴圈為主,以下點穴推拿療法對各類型失眠症均有顯著效果,一般2~3次就可獲癒。

 

【症狀】:

 興奮型:常伴有頭痛、頭暈、胸悶、煩躁等症,情緒易激動,對聲、光的刺激特別敏感。

 衰弱型:伴有精神不振、情緒低落、疲乏、記憶力減退、女性月經不調。

 

【診斷】:根據表現情況,診斷是容易的。

 

【治療】:

 (1)、患者到仰臥勢,術者站在患者的頭頂的一邊,面對患者。第一步用大魚際摩法,從右側太陽穴起,經神庭穴到左側太陽穴,往返五、六次。第二步用雙拇指分抹法,從印堂穴到神庭穴,然後向兩側分抹至太陽穴,並在太陽穴處旋摩一、二圈,往返五、六次。繼抹雙側上下眼眶,點魚腰穴。第三步先用指振法,振雙側攢竹穴、後捏山根穴。繼用拇指按雙側頭維穴。第四步用雙掌大魚際抹法,從額部中央分經兩側面旁順下至頰部,往返三、四次結束。

 (2)、患者取坐勢,術者站在患者側面。第一步先用五指推法(五指微屈疏開),從頭部前發際推至後發際。繼用拇指推壓法,從神庭穴經百會穴,推至後發際,然後轉向兩側順序從前發際推向後發際,往返四、五次。第二步先用五指叩擊法,後用五指拍法,全面施於頭部。第三步指按百會穴,拿雙側風池、天柱穴、按風府穴。第四步術者站在患者背後,先用雙拇指頂按雙側翳明穴。後用滾法,滾雙肩及勁部,拿肩井,拍肩結束。

 

五、落枕

 落枕(痙攣性斜頸),俗稱「梗頸」,是推拿常見的頸椎病。治療一、二次後疼痛即可消失。

 

【病因】

 多數是由於睡覺時,頭部姿勢不正位,或是枕頭高、低不適當。酣睡時枕骨下的側方肌肉(如斜方肌,胸鎖乳突肌)長時間受到過度牽引或壓迫,使血液迴圈受阻,肌肉痙攣而致疼痛。有的是由於過度勞累或者活動不慎造成頸部肌肉肌腱韌帶損傷而致痙攣作痛。也有的沒有什麼原因,突然覺得頸部疼痛。這可能是由於風寒之邪侵襲頸部,致使氣血凝滯,經絡不通而致。

 

【症狀】:

 多見於早晨起床後,頸項強直,呈斜歪形疼痛,轉動受限,活動時痛更劇,甚至放射到肩部、肩胛部、背部,患部肌肉緊張發硬,壓痛明顯。

 

【診斷】:

 據其病因病狀檢查:

 (1)、頸部強直,有輕度偏歪;

 (2)、頭部俯、仰、旋轉有方向性受限;

 (3)、患側頭部、肩部、肩胛部、背部可有放射性疼痛;

 (4)、局部有壓痛,常在斜方肌腦鎖乳突出肌部分。據此,可診斷為落枕。

 

【治療】:患者取坐勢,術者站在患者背後患側方。

 第一步:用滾法,施於患側肩頸及肩胛部和背部。

 第二步:先用拇、食、中三指拿法,拿肩、勁部,重點在斜方肌和痛點處,上自風池穴起往下至肩井穴,往返五、六次。隨用滾法調和之。

 第三步:對於背部、肩胛部有放射痛的可用拇指推摩法,施於患部(點、面、線)及其周圍,往返五、六次。

 第四步:用搖法,一手按住患者頭頂,一手托住下頦,左右搖動,操作時手法要緩和,幅度宜小,用力宜輕,邊搖邊囑患者主動放鬆頸部,待其放鬆,乘其不備,向患側驟然扭動,聽到關節「咯」的響聲即止(但也有不響的)。

最後再用滾法,全面施於肩頸部、肩胛部和背部一次。隨之拿肩井,拍肩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