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分類摘要

 

(一)內景篇

01、精

【夢遺泄精】:心俞、白環俞、膏肓俞、腎俞、中極、關元、三陰交,或針或灸。

【無夢泄精】:腎俞、關元、中極,灸之。

【精溢失精】:中極、大赫、然穀、太沖,針之。

【精濁自流】:中極、關元、三陰交、腎俞,灸之。

【虛勞失精】:大赫、中封,灸之。

 

02、氣

【一切氣疾】:必取氣海、或針或,灸之。

【氣逆】:尺澤、商丘、太白、三陰交,針之。

【噫氣上逆】:太淵、神門,針之。

【短氣】:大陵、尺澤,針之。(屬氣實者);大椎、肺俞、神闕、肝俞、魚際,灸之。(屬氣虛者)。

【少氣】:間使、神門、大陵、少沖、足三裏、下廉、行間、然谷、至陰、肝俞、氣海,或針或灸之。

【上氣】:太沖,灸之。

【欠氣】:通裏、內庭,針之。

【氣急食不消】:太倉,灸之。

【冷氣臍下痛】:關元,灸百壯。

 

03、神

【精神萎靡】:關元、膏肓,灸之。

【善恐心惕惕】:然谷、內關、陰陵泉、俠溪、行間針灸之。

【心澹澹大動】:大陵、三裏,針之。

【失志癡呆】:神門、中沖、鬼眼、鳩尾、百會、後溪、大鐘,灸之。

【妄言妄笑】:神門、內關、鳩尾、豐隆,針之。

 

04、血

【衄血吐血下血】:隱白、大陵、神門、太溪,針之。

【衄血不止】:囟門、上星、大椎、啞門,俱灸之;或以三棱針於氣沖出血之,再針合穀、內庭、三裏、照海。

【吐血】:針風府、大椎、膻中、上脘、中脘、氣海、關元、三裏;或灸大陵。

【嘔血】:上脘、大陵、曲澤、神門、魚際,針之。

【大便血】:關脈芤。大便出血數斗者,膈俞傷者灸膈俞。

【咳血】:列缺、三裏、肺俞、百勞、乳根、風門、肺俞,針之。

【虛勞吐血】:中脘、肺俞、三裏,灸之。

【口鼻出血不止】:上星,灸之。

【下血不止】:臍心對過脊骨上灸七壯。

 

05、夢

【驚悸不眠】:陰交,針之。

【煩不得臥】:浮郗,針之。

【沉困睡多】:無名指第三節尖,屈指取之,灸一壯。

【膽寒不得睡】:竅陰,,針灸之。

【多夢善驚】:神門、心俞、內庭,針之。

 

06、聲音

【猝然無音】:天突,針之。

【厥氣走喉不能言】:照海,針之。

【喉痹猝喑】:豐隆,針之。

【暴喑】:合穀,針之;天鼎、間使,亦針之

 

07、言語

【喑不能言】:合穀、湧泉、陽交、通穀、大椎、支溝,針之。

【舌強難言】:通裏,針之。

【舌緩不能言】:啞門,針之。

【舌下腫難言】:廉泉刺之

 

08、津液

【多汗】:先瀉合穀,次補複溜

【少汗】:先補合穀,次瀉複溜

【盜汗】:陰郗、五裏、間使、中極、氣海,針之。

【盜汗不止】:陰郗瀉之

【虛損盜汗】:百勞、肺俞,灸之。

【傷寒汗不出】:合穀、複溜、俱針瀉之

 

09、痰飲

【痰飲】:諸凡痰飲,必取豐隆、中脘

【胸中痰飲不食】:巨闕、足三裏,灸之。

【溢飲】:中脘,灸之。

【痰飲久患不癒】:膏肓,灸之,愈多愈妙。

 

10、胞宮

【月經不調】:中極、三陰交、腎俞,針之。

【月經斷絕】:中極、三陰交、腎俞、合穀、四滿、三裏,針灸之。

【崩漏不止】:血海、陰谷、三陰交、行間、太沖、中極,針灸之。

【赤白帶下】:中極、腎俞、三陰交、章門、行間,針灸之。

【白帶】:中極、氣海、委中,針之。

【白帶】:曲骨、承靈、中極,針灸之。

 

11、蟲

【勞瘵】:膏肓、鬼眼、四花穴,灸之。

 

12、小便

【癃閉】:照海、大敦、委陽大鐘、行間、委中、陰陵、石門,針之。

【小便淋閉】:關元、三陰交、陰谷、陰陵、氣海、太溪,針之。

【石淋】:關元、氣海、大敦,針之。

【氣淋】:氣海、關元,針之。

【血淋】:陰陵、關元、氣沖,針之。

【小便滑數】:中極灸、腎俞、陰陵、氣海、陰谷、三陰交,針之。

【遺尿不禁】:陰陵、陽陵、大敦、曲骨,針灸之。

【莖中痛】:行間,灸之,中極、太溪、三陰交、複溜,針之。

【白濁】:腎俞,灸之;章門、曲泉、關元、三陰交,針之。

【婦人陰中痛】:陰陵泉,針灸之。

【婦人轉脬不得尿】:曲骨、關元,針灸之。

 

13、大便

【渴飲欲瀉】:大椎灸三五壯。

【泄瀉久年不癒】:百會灸五七壯。

【久泄痢】:天樞、氣海,灸之。

【泄痢不止】:神闕灸七壯;關元灸三十壯。

【溏泄】:臍中、三陰交,灸之,以多為妙。

【飧泄】:陰陵、巨虛、上廉、太沖,灸之。

【泄瀉如水,肢冷脈絕,腹痛短氣】:氣海灸百壯。

【下痢血膿腹痛】:丹田、複溜、小腸俞、天樞、腹哀,灸之。

【冷痢】:關元灸五十壯。

【裏急後重】:合穀、外關,針之。

【痢不止】:合穀、三裏、陰陵泉、中脘、天樞、關元、神闕、中極,針灸之。

【一切下痢】:凡諸下痢,皆可灸大都五壯、商丘、陰陵各三壯。

【大便閉塞】:照海、支溝、太白,針之。

【大便不通】:二間、承山、太白、大鐘、三裏、湧泉、昆侖、照海、章門、氣海,針之。

【婦人產後二便不通】:氣海、足三裏、關元、三陰交、陰穀,針之。

 

 

 

(二)外景篇

01、頭

【眩暈】:神庭、上星、囟會、前頂、後頂、腦空、風池、陽穀、大都、至陰、金門、申脈、足三裏隨宜,針灸之。

【眩暈怕寒】:春夏常著棉帽。百會、上星、風池、豐隆,針灸之。

【偏正頭痛】:絲竹空、風池、合穀、中脘、解溪、足三裏,針之。

【正頭痛】:百會、上星、神庭、太陽、合穀,針之。

【腎厥頭痛】:關元灸百壯。

【厥逆頭痛、齒亦痛】:曲鬢灸七壯。

【痰厥頭痛】:豐隆,針之。

【頭風頭痛】:百會,針之;囟會、前頂、上星、百會,灸之。

【頭風】:上星、前頂、百會、陽谷、合穀、關沖、昆侖,針灸之。

【頭痛項強脊反折】:承漿先瀉後不補,風府,針之。

【頭風面目赤】:通裏、前溪,針之。

【頭風眩暈】:合穀、豐隆、解溪、風池。

【頭項強直】:風府,針灸之。

【頭項俱痛】:百會、後頂、合穀,針之。

【眉棱骨痛】:攢竹、合穀、神庭、頭維、解溪,針之。

【腦痛腦冷腦旋】:囟會,針之。

 

02、面

【面腫】:水分,灸之。

【面癢腫】:迎香、合穀,針之。

【頰腫】:頰車、合穀,針之。

【面目臃腫】:肘內血絡及陷穀多刺出血

 

03、目

【眼睛痛】:風府、風池、通裏、合穀、申脈、照海、大敦、竅陰、至陰,針之。

【目赤腫翳羞明隱澀】:上星、百會、攢竹、絲竹空、睛明、瞳子髎、太陽、合穀,針之;內迎香刺出血(即鼻孔以草莖刺出血)。

【目暴赤腫痛】:睛明、合穀、太陽(出血)、上星、光明、地五會,針之。

【諸障翳】:睛明、四白、太陽、百會、商陽、厲兌、光明各出血,合穀、三裏、光明、肝俞各,灸之。

【胬肉攀睛】:睛明、風池、期門、太陽針出血。

【爛鉉風】:大小骨空各灸七壯,以口吹火滅,於弦眶刺出血。

【迎風流淚】:臨泣、合穀,針之,大小骨空各灸七壯,口吹火滅。

【青盲】:巨髎,灸之;肝俞、命門、商陽,針之。

【目昏暗】:三裏,灸之;承泣、肝俞、瞳子髎,針之。

【雀目】:神庭、上星、前頂、百會。

【睛明出血】:或灸肝俞、照海

【暴盲不見物】:攢竹、太陽、前頂、上星、內迎香,俱出血。

【睛腫痛睛欲出】:八邪(即十指間歧縫處)各刺出血。

【眼戴上】:第二椎骨、第五椎骨上各灸七壯,一齊著火。

【眼癢疼】:光明、五會,針之。

【眼毛倒睫】:絲竹空,針之。

【白翳】:臨泣、肝俞,灸之;或肝俞灸七壯,第九椎節上灸七壯;合穀、外關、睛明,針之。

【目赤膚翳】:太淵、俠溪、攢竹、風池,針之。

【赤翳】:攢竹、後溪、液門,針之。

【目眥急痛】:三間,針之。

【目眶上下黑】:尺澤針三分

 

04、耳

【耳鳴】:百會、聽宮、耳門、絡卻、液門、中渚、陽谷、商陽、腎俞、前穀、完骨、臨泣、偏曆、合穀、大陵、太溪、金門,針灸之。

【耳聾】:中渚、外關、禾髎、聽會、聽宮、合穀、商陽、中沖,針之。

【聤耳流膿水】:耳門、翳風、合穀,針之。

【暴聾】:天牖、四瀆,針之。

【重聽】:耳門、風池、俠溪、翳風、聽會、聽宮,針之。

(灸暴聾法:用蒼術長七分者,一頭切平,一頭削尖,塞耳內,於平頭處灸七壯,耳內覺甚熱,即效。)

 

05、鼻

【鼻流清涕】:上星灸二七壯,又針人中、風府;不癒再針百會、風池、風門、大椎。

【鼻塞不聞香臭】:迎香、上星、合穀,針之;不癒灸人中、百勞、風府、前穀

【鼻流臭穢】:上星、曲差、合穀、迎香、人中,針灸之。

【鼻涕多】:囟會、前頂、迎香,灸之。

【鼻中瘜肉】:風池、風府、禾髎、迎香、人中,針灸之。

【久病流涕不禁】:百會,灸之。

【鼻衄】:參見內景篇血部。

 

06、口

【口乾】:尺澤、曲澤、大陵、三間、少商、商陽,針之。

【消渴】:水溝、承漿、金津、玉液、曲池、勞宮、太沖、行間、商丘、然谷、隱白,針灸之。

【唇乾有涎】:下廉,針之。

【唇動如蟲行】:水溝,針灸之。

【唇腫】:迎香,針之。

【口噤不開】:頰車,針之;.支溝、外關、列缺、厲兌,針灸之。

 

7、舌

【舌腫難言】:廉泉、金津、玉液、合以三棱針出血;天突、少商、然穀、風府,針之。

【舌卷】:液門、二間,針之。

【舌縱涎下】:陰穀,針灸之。

【舌急】:啞門,針之;少商、魚際、中沖、陰谷、然穀,針之。

【舌緩】:風府,針之;太淵、內庭、合穀、沖陽、三陰交,針之。

【舌腫如豬胞】:舌下兩旁針出血,以蒲黃末滿摻舌上。

 

08、齒

【齒痛】:合穀,針之。

【上齒痛】:人中、太淵、呂細、足三裏、內庭,針之。

【下齒痛】:承漿、合穀、頰車,針之。

 

09、咽喉

【喉閉】:少商、合穀、尺澤,針之;關沖、竅陰亦針之。

【咽痹】:內有惡血者砭出惡血自癒。

【纏喉瘋】:少商、合穀、風府、上星,針之。

【喉痹】:神門、尺澤、大陵、前穀,針之;豐隆、湧泉、關沖、少商、隱白,針之。

【喉咽閉塞】:照海、曲池、合穀,針之。

【乳蛾】:少商、合穀、玉液、金津針出血。

【喉痛】:風府,針之。

【累年喉痹】:男左女右大指甲第一節灸二三壯

【咽食不下】:膻中,灸之。

【咽外腫】:液門,針之。

【喉中如梗】:間使、三間,針之。

【咽腫】:中渚、太溪,針之。

 

10、頸項

【項強】:承漿、風府,針之。

【頸項強痛】:通天、百會、風池、完骨、啞門、大杼,針之。

【頸項痛】:後溪,針之。

【頸腫】:合穀、曲池,針之。

【項強反折】:合穀、承漿、風府,針之。

 

11、背

【脊膂強痛】:人中,針之。

【肩背疼】:手三裏,針之;肩髃、天井、曲池、陰穀,針之。

【背痛連肩】:五樞、昆侖、懸鐘、肩井、胛縫,針之。

【脊強渾身痛】:啞門,針灸之。

【背疼】:膏肓、肩井,針之。

【背肩酸疼】:風門、肩井、中渚、支溝、後溪、腕骨、委中,針之。

【背強直】:人中、風府、肺俞,針灸之。

【背拘急】:經渠,針之。

【背肩相引】:二間、商陽、委中、昆侖,針灸之。

【脅與脊引痛】:肝俞,針灸之。

 

12、胸

【九種心痛】:間使、靈道、公孫、太沖、足三裏、陰陵,針灸之。

【猝心痛】:然穀、上脘、氣海、湧泉、間使、支溝、足三裏、大敦、獨陰,針灸之。

【胃脘痛】:足三裏,針灸之。

【膺酸痛】:魂門,針灸之。

【心中痛】:內關,針灸之。

【心痛引背】:京骨、昆侖,針之;不已再針然谷、委陽

【心痹痛】:巨闕、上脘、中脘,針灸之。

【厥心痛】:京骨、昆侖,針灸之;不已再針然穀、大都、太白、太溪、行間、太沖、魚際。

【蟲心痛】:上脘、中脘、陰都,灸之。

【血心痛】:期門,針灸之。

【傷寒結胸】:支溝、間使、行間、阿是穴,針之。

 (附[結胸灸法]用巴豆十粒去皮研細,黃連末一錢,以津唾和成餅,填臍中以艾灸其上,俟腹中有聲,其病去矣。不拘壯數。灸後以手帕浸溫湯拭之,以免生瘡)

【胸痞滿】:湧泉、太溪、中沖、大陵、隱白、太白、少沖、神門,針灸之。

【缺盆痛】:太淵、商陽、足臨泣,針灸之。

【胸滿】:經渠、陽溪、後溪、三間、間使、陽陵、三裏、曲泉、足臨泣,針灸之。

【胸痹】:太淵,針灸之。

【胸脅滿】:天井、支溝、間使、大陵、三裏、太白、丘墟、陽輔,針灸之。

【胸中澹澹】:間使,針灸之。

【胸滿支腫】:內關,針之;膈俞,灸之。

【腫脅滿引腹】:下廉、丘墟、俠溪、腎俞,針灸之。

【胸中寒】:膻中,灸之。

【心胸痛】:曲澤、內關、大陵,針灸之。

 (一切心腹胸脅腰背苦痛,川椒為細末,醋和作餅貼痛處,用艾燒之,知痛而止)

 

13、脅

【脅痛】:懸鐘、竅陰、外關、三裏、支溝、章門、中封、陽陵、行間、期門、陰陵,針灸之。

【脅引胸痛不可忍】:期門、章門、行間、丘墟、湧泉、支溝、膽俞,針灸之。

【脅胸脹痛】:公孫、三裏、太沖、三陰交,針灸之。

【腰脅痛】:環跳、至陰、太白、陽輔,針灸之。

【脅肋痛】:支溝、外關、曲池,針之。

【兩脅痛】:竅陰、大敦、行間,針灸之。

【脅滿】:章門、陽穀、腕骨、支溝、膈俞、申脈,針灸之。

【脅與脊引】:肝俞,針灸之。

 

14、乳

【妒乳】:太淵,針之。

【乳癰】:膺窗、乳根、巨虛、下廉、複溜、太沖,針之。

【乳癰痛】:足三裏,針之。

【無乳】:膻中、灸之;少澤,針之。

【乳腫痛】:足臨泣,針之。

 

15、腹

【腹痛】:內關、支溝、照海、巨闕、足三裏,針之。

【臍腹痛】:陰陵、太沖、足三裏、支溝、中脘、關元、天樞、公孫、三陰交、陰穀,針灸之。

【腹中切痛】:公孫,針灸之。

【腹中痛溏泄】:神闕,灸之。

【積痛】:氣海、中脘、隱白,針灸之。

【【腸鳴泄瀉】:水分、天樞、神闕,灸之。

【小腹痛】:陰市、承山、下廉、複溜、中封、大敦、關元、腎俞等穴,針灸之。

【小腹急痛不可忍】:灸足第二指中節下橫紋當中灸五壯。凡小腸氣、外腎吊疝氣、猝心痛皆宜之。

 

16、腰

【腰痛】:腎俞,灸之。

【腰屈不能伸】:委中,針之。出血。

【腰痛不得俯仰】:人中、環跳、委中,針之。

【挫閃腰痛】:環跳、委中、昆侖、尺澤、陽陵、下髎,針之。

【腰強痛】:命門、昆侖、志室、行間、複溜,針之。

【腰如坐水中】:陽輔,灸之。

【腰疼難動】:委中、行間、風市,針之。

 

17、手

【五指拘攣】:二間、前穀,針灸之。

【五指痛】:陽池、外關、合穀,針灸之。

【兩手拘攣偏枯】:大陵,灸之。

【肘攣筋急】:尺澤,針刺之

【手臂痛不能舉動】:曲池、尺澤、肩髃、手三裏、少海、太淵、陽溪、陽谷、陽池、前谷、合穀、液門、外關、腕骨,針之。

【臂寒】:尺澤、神門,灸之。

【臂內廉痛】:太淵,針之。

【臂腕側痛】:陽穀,針之。

【手腕搖動】:曲澤,針灸之。

【手腕無力】:列缺,針灸之。

【肘臂手指不能屈】:曲池、三裏、外關、中渚,針灸之。

【手臂冷痛】:肩井、曲池、下廉,灸之。

【手臂麻木不仁】:天井、曲池、外關、經渠、支溝、陽溪、腕骨、上廉、合穀,針灸之。

【手指拘急】:曲池、陽谷、合穀,針灸之。

【手熱】:勞宮、曲池、曲澤、內關、列缺、經渠、太淵、中沖、少沖,針之。

【手臂紅腫】:曲池、通裏、中渚、合穀、手三裏、液門,針之。

【掌中熱】:列缺、經渠、太淵、勞宮,針之。

【肩臂不可舉動】:曲池、肩髃、巨骨、清冷淵、關沖,針灸之。

【腋肘腫】:尺澤、小海、間使、大陵,針之。

【腋下腫】:陽輔、丘墟、臨泣,針之。

【肩膊煩疼】:肩髃、肩井、曲池,針之。

【臂酸攣】:肘髎、尺澤、前穀、後溪,針灸之。

【兩肩胛痛】:肩井、支溝,針灸之。

【腕痛】:陽溪、曲池、腕骨,針灸之。

【肘臂腕痛】:前穀、液門、中渚,針之。

 

18、足

【腿膝攣痛】:風市、陽陵、曲泉、昆侖,針灸之。

【髀脛急痛】:風市、中瀆、陽關、懸鐘,針灸之。

【足痿不收】:複溜,針灸之。

【膝痛脛酸】:陽陵泉、絕骨、中封、臨泣、足三裏、陽輔,針之。

【膝內廉痛】:膝關、太沖、中封,針之。

【膝外廉痛】:俠溪、陽關、陽陵,針之。

【足腕痛】:昆侖、太溪、申脈、丘墟、商丘、照海、太沖、解溪,針灸之。

【足指盡痛】:湧泉、然穀,針灸之。

【膝中痛】:犢鼻,針之。

【膝腫】:足三裏以火針刺之,再針行間。

【腳弱瘦削】:三裏、絕骨,針灸之。

【兩腿如冰】:陰市,灸之。

【腰腳痛】:環跳、風市、陰市、委中、承山、昆侖、申脈,針灸之。

【股膝內痛】:委中、三裏、三陰交,針之。

【腿膝酸痛】:環跳、肩井、三裏、陽陵、丘墟,針之。

【腳膝痛】:委中、三裏、曲泉、陽陵、風市、昆侖、解溪,針之。

【腳胻麻木】:環跳、風市,針之。

【足麻痹】:環跳、陰陵、陽輔、太溪、至陰,針灸之。

【髀樞痛】:環跳、陽陵、丘墟,針之。

【足寒熱】:三裏、委中、陽陵、複溜、然穀、行間、中封、大都、隱白,針之。

【足寒如冰】:腎俞,灸之。

【胻酸】:承山、金門,灸之。

【足胻寒】:複溜、申脈、厲兌,針灸之。

【足攣】:腎俞、陽陵、陽輔、絕骨,針灸之。

【腳腫】:承山、昆侖、然穀、委中、下廉、風市,針灸之。

【腿腫】:承山、昆侖,針灸之。

【足緩】:陽陵、絕骨、太沖、丘墟,針灸之。

【腳弱】:委中、三裏、承山,針灸之。

【兩膝紅腫痛】:膝關、委中、三裏、陰市,針之。

【穿跟草鞋風】:昆侖、丘墟、照海、商丘,針之。

【足不能行】:三裏、曲泉、委中、陽輔、三陰交、複溜、沖陽、然谷、申脈、行間、脾俞,針灸之。

【腳腕酸】:委中、昆侖,針灸之。

【足心痛】:昆侖,針灸之。

【腳轉筋】:承山,針灸之。

【腳氣】:風府、伏兔、犢鼻、三裏、上廉、下廉、絕骨,依次灸之。

 

19、皮

【癜風】:左右手中指節宛宛中灸三、五壯。

【疬瘍】:同上。

【遍身如蟲行】:肘尖灸七壯;曲池、神門、合穀、三陰交,針之。

 

20、肉

【贅疣】:左右手中指節宛宛中灸三、五壯,支正亦灸之,於其上亦灸三、五壯。

 

21、脈

【傷寒六脈俱無】:複溜、合穀、中極、支溝、巨闕、氣沖,各灸七壯;又氣海多灸之。

【乾嘔不止,四肢厥冷脈絕】:間使,灸三十壯。

 

22、筋

【筋攣骨痛】:魂門,針灸之。

【膝曲筋急不能舒】:曲泉,針灸之。

【筋急不能行】:內踝筋急灸內踝三十壯,外踝筋急灸外踝三十壯。

【膝筋攣急不開】:委陽灸二七壯。

【筋痿由於肝熱】:補行間,瀉太沖。

【筋攣陰縮痛】:中封灸五十壯。

 

23、骨

【脊膂膝痛】:人中,針之。

【筋攣骨痛】:魂門,針灸之。

【骨軟無力】:大杼,灸之。

 

24、前陰

【寒疝腹痛】:陰市、太溪、肝俞,灸之。

【疝瘕痛】:照海灸三五壯;陰陵、太溪、丘墟,針灸之。

【猝疝】:丘墟、大敦、陰市、血海,針灸之。

【(疒頹)疝】:曲泉、中封、太沖、商丘,針灸之。

【痃癖小腹下痛】:太溪、三裏、陰陵、曲泉、脾俞、三陰交,針灸之。

【腸癖(疒頹)疝小腸痛】:通穀灸五十壯;束骨、大腸俞,針灸之。

【偏墜木腎】:歸來、大敦、三陰交,灸之。

【陰疝】:太沖、大敦,灸之。

【陰入腹】:大敦、關元,灸之。

【小便數】:腎俞、關元,灸之。

【陰腫】:曲泉、太溪、大敦、腎俞、三陰交,針灸之。

【陰莖痛】:陰陵、曲泉、行間、太沖、陰谷腎俞、中樞、三陰交、大敦、太溪等,針灸之。

【遺精】:腎俞,灸之。

【轉胞不溺或淋漓】:關元,針灸之。

【白濁】:腎俞、關元、三陰交,針灸之。

【寒熱氣淋】:陰陵,針之。

【小便黃赤】:三陰交、太溪、腎俞、氣海、膀胱俞、關元,針之。

【小便赤如血】:大陵、關元,針之。

【陰縮痛】:中封,針之。

【膀胱氣】:委中、委陽,針灸之。

【小腸氣上沖欲死】:風府、氣海、獨陰灸之,各七壯

【木腎大如升不痛】:大敦、三陰交,針灸之。

【諸疝】:關元灸三七壯,大敦灸七壯

 (灸疝法:以草杆量患人口兩角長,折如三角形,以一角當臍心,兩角在臍之下傍角處是穴。左灸右,右灸左,四十壯)。

 

25、後陰

【痔疼】:承山、長強,針灸之。

【痔痛】:承筋、飛揚、委中、承扶、攢竹、會陰、商丘等,針灸之。

【脫肛】:大腸俞、百會、長強、肩井、合穀、氣沖,針灸之。

【痔漏】:以附子末津唾和作餅子如錢大,安漏上以艾火灸令微熱,乾則易新餅,日灸數枚,至內肉平始已。

【暴泄】:隱白,針灸之。

【洞漏】:腎俞、天樞,灸之。

【溏泄】:太沖、三陰交,針之;神闕,灸之。

【泄不止】:神闕,灸之。

【痢疾】:曲泉、太溪、太沖、太白、脾俞、小腸俞,針之。

【便血】:承山、複溜、太沖、太白,針灸之。

【大便不禁】:大腸俞、關元,灸之。

【大便下重】:承山,解溪、太白、帶脈,針灸之。

【腸風】:尾閭盡骨處,灸百壯

【脫肛不收】:百會、尾閭灸七壯,臍中灸隨年數。

【血痔】:承山、複溜,灸之。

【久痔】:二白、承山、長強,灸之。

 (灸痔法:除上法治療外,於對臍脊中灸七壯,各開一寸再灸七壯)

 

 

(三)雜病篇

01、風

【中風痰盛,聲如曳鋸】:氣海、關元、灸二三百壯,或能救之。

【猝中風喎斜涎塞不省】:聽會、頰車、地倉、百會、肩髃、曲池、風市、三裏、絕骨、耳前、發際、大椎、風池等,灸之。

【中風目戴上視】:絲竹空灸之,第二椎骨第五椎骨上各灸七壯,一齊下火。

【口眼喎斜】:聽會、頰車、地倉,灸之。向右喎者,于左喎陷中灸之,反者反之。

【半身不遂】:百會、囟會、風池、肩髃、曲池、合穀、環跳、三裏、風市、絕骨,灸之。

【口禁不開】:人中、合穀、頰車、百會,針之,或灸翳風。

【失音不語】:啞門、人中、天突、湧泉、神門、支溝、風府等,針之。

【脊反折】:啞門、風府,針之。

【風癇驚癇】:風池、百會、尺澤、少沖,針灸之。

【中風】:宜灸各經之井穴

【中風中腑之預兆】:手足或麻或疼,良久乃已,此將中腑之候,宜灸百會、曲鬢、肩髃、曲池、三裏、絕骨。

【中風中臟之預兆】:凡覺心中慌亂,神思不怡,或手足麻痹,此將中臟之候,宜灸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三裏。

【骨痹】:太溪,委中,針灸之。

【筋痹】:太沖、陽陵,針灸之。

【脈痹】:大陵、少海,針灸之。

【肉痹】:太白、三裏,針灸之。

【皮痹】:太淵、合穀,針灸之。

 

02、寒

【傷寒頭痛寒熱】:

 一日針風府;二日針內庭;三日針足臨泣;四日針隱白;

 五日針太溪;六日針中封,在表刺三陽經穴,在裏刺三陰經穴;

 六日過經未汗,刺期門。

注意:一日二日等,非一定指日數言,其在太陽經,則刺風府;在陽明經,則刺內庭;在少陽經,則刺臨泣。惟將滿一周,尚未得汗,則刺期門。

 

 治傷寒,不外汗吐下三大法,今分述於下:

【傷寒大熱不止】:曲池、絕骨、陷穀,針之;又二間、內庭、前谷、通穀、液門、俠溪,針之。

【傷寒頭痛】:合穀、攢竹,針之。

【傷寒汗不出】:合穀,針之;又風池、魚際、經渠、二間,針之。

【傷寒汗多】:內庭、複溜,針之。

【傷寒頭痛太陽證】:完骨京骨,針之。

【傷寒頭痛陽明證】:合穀、沖陽,針之。

【傷寒頭痛少陽證】:陽池、丘墟、風府、風池,針之。

【傷寒結胸】:先使人於心蔽骨下正痛處左畔揉之,以毫針刺左畔,再針左支溝,左間使左行間,右亦依上法刺之,緩緩呼吸漸漸停針立癒。

【傷寒胸痛】:期門、大陵,針之。

【傷寒脅痛】:支溝、陽陵,針之。

【傷寒身熱】:陷谷、呂細、三裏、複溜、俠溪、公孫、太白、委中、湧泉,針之。

【傷寒寒熱】:風池、少海、魚際、少沖、合穀、複溜、臨泣、太白,針之。

【傷寒餘熱不盡】:曲池、三裏、合穀、內庭、太沖,針之。

【傷寒大便秘】:照海、章門,針之。

【傷寒小便不通】:陰谷、陰陵,針之。

【傷寒發狂】:百勞、間使、合穀、複溜,針之。

【傷寒不省人事】:中渚、三裏,針之。

【傷寒陰毒危極】:臍中灸二三百壯,氣海、關元,亦灸二三百壯

【傷寒陰證玉莖縮入】:令人捉住,於莖口灸三壯。

【傷寒六脈俱無】:複溜、合穀、中極、支溝、巨闕、氣沖,灸之。

【傷寒手足厥冷】:大都,針灸之。

【傷寒熱退後再熱】:風門、合穀、行間,針之。

【傷寒悲恐】:太沖、內庭、少沖、通裏,針之。

【傷寒項強目暝】:風門、委中、太沖、內庭、三裏、三陰交,針之。

【角弓反張】:天突先針,次針膻中、太沖、肝俞、委中、昆侖、大椎、百會。

 

03、濕

【濕病】:用艾灸,惟濕痹及濕熱腳氣痿證宜施針通經絡之氣為佳。

 

04、火

【骨蒸勞熱】:膏肓、三裏,灸之。

【骨蒸勞熱】:形象未脫者,四花穴,灸之。

【體熱勞嗽】:魄戶,灸之。

【兩手大熱,如在火中】:湧泉灸三五壯

【骨蒸熱板齒乾燥】:大椎,灸之。

【身熱如火足冷如冰】:陽輔,灸之。

【心煩】:神門、陽溪、魚際、腕骨、少商、解溪、公孫、太白、至陰,針之。

【煩渴心熱】:曲澤,針之。

【心煩怔忡】:魚際,針之。

【虛煩口乾】:肺俞,針灸之。

【煩悶不臥】:太淵、公孫、隱白、肺俞、陰陵、三陰交,針灸之。

【胃熱不涼】:下廉,針灸之。

【嗜臥不言】:膈俞,針灸之。

【胃熱】:絕骨,針灸之。

 

05、內傷

【胃弱不思飲食】:三裏、三陰交,針灸之。

【三焦邪熱不嗜食】:關元,灸之。

【全不思飲】:然穀,針出血。

【饑不能食,飲食不下】:章門,期門,針灸之。

【飲食不多,心腹膨脹,面色萎黃】:中脘,灸之。

【食多身瘦】:先取脾俞,後取章門、太倉,針灸之。

【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上脘、下脘,針灸之。

【胃病飲食不下】:三裏,針灸之。

【嘔吐宿汁,吞酸嘈雜】:章門、神闕,針灸之。

 

06、虛勞

【五勞羸瘦】:足三裏,針灸之。

【體熱勞嗽】:魄戶,針灸之。

【虛勞骨蒸盜汗】:陰郤,針灸之。

【真氣不足】:氣海,灸之。

【虛勞百證】:膏肓、四花、腰俞,皆宜灸之,然宜於陽虛證。

 

07、咳喘

【咳嗽有痰】:天突、肺俞、豐隆,針灸之。

【咳嗽上氣,多吐冷痰】:肺俞,灸五十壯。

【咳嗽聲破喉嘶】:天突,針灸之。

【久患喘嗽,夜不得臥】:膏肓,灸之。

【久嗽】:膏肓、肺俞,灸之。

【傷寒咳甚】:天突灸二七壯。

【喘急】:肺俞、天突、足三裏,灸之。

【哮喘】:肺俞、天突、膻中、璿璣、俞府、乳根、氣海,灸之。

【咳喘不得臥】:雲門、太淵,針之。

【喘滿痰實】:太溪、豐隆,針之。

【氣逆發噦】:膻中、中脘、肺俞、三裏、行間,針灸之。

【呃逆】:中脘、膻中、期門、關元,灸之;直骨穴,灸之。

【咳逆不止】:乳根二穴,灸之,或氣海灸之,或灸大椎,如年壯(肺脹痰嗽不得臥但可一邊眠者左側灸右足三陰交,右側灸左三陰交)。

【咳嗽】:列缺、經渠、尺澤、三裏、昆侖、肺俞等,針灸之。

【咳引兩脅痛】:肝俞,針之。

【咳引腰尻痛】:魚際、針之(附灸哮喘斷根法:以細索套頸,量鳩尾骨尖,其兩端旋後脊骨上索盡處是穴,灸七壯或三七壯)。

 

08、嘔吐

【善嘔有苦水】:三裏、陽陵,針之。

【吐食不化】:上脘、中脘、下脘,針灸之。

【反胃】:膏肓灸百壯,膻中、三裏灸七壯,(又)灸肩井五七壯。

【朝食暮吐】:心俞、膈俞、膻中、巨闕、中脘,灸之。

【五噎五膈】:天突、膻中、心俞、上脘、中脘、下脘、脾俞、胃俞、通關、中魁、大陵、三裏,針灸之。

【嘔吐不納】:曲澤、通裏、勞宮、陽陵、太溪、照海、太沖、大都、隱白、通谷、胃俞、脾俞等,針之、灸之。

【嘔逆】:大陵,針灸之。

【嘔噦】:太淵,針之。

【乾嘔無度不止,肢厥脈絕】:尺澤、大陵灸三壯,乳下一寸三十壯,間使三壯

 

09、脹滿

【腹中膨脹】:內庭,針灸之。

【單膨脹】:水分針一寸五分,複灸五十壯。三陰交,灸之;複溜、中封、公孫、太白,針之。

【脹滿】:中脘、三裏,針灸之。

【心腹脹滿】:絕骨、內庭,針灸之。

【胃腹膨脹氣鳴】:合穀、三裏、期門,針之。

【腹堅大】:三裏、陰陵、丘墟、解溪、期門、沖陽、水分、神闕、膀胱俞,針灸之。

【小腹脹滿】:中封、然穀、內庭、大敦,針之。

 

10、浮腫

【渾身猝腫,面浮腫大】:曲池、合穀、三裏、內庭、行間、三陰交,針之;內踝下白肉際灸三壯

【四肢面目浮腫】:照海、人中、合穀、三裏、絕骨、曲池、中脘、腕骨、脾俞、胃俞、三陰交,針之。

【浮腫膨脹】:脾俞、胃俞、大腸俞、膀胱俞、水分、中脘、三裏、小腸俞,針灸之。

【水腫氣脹滿】:複溜、神闕,針之。

【四肢及面胸腹皆浮腫】:水分、氣海,灸百壯。

 

11、積聚

【心積伏梁】:上脘、三裏,針灸之。

【肺積息賁】:巨闕、期門、針灸之

【腎積賁豚】:中極、章門,針灸之;又氣海灸百壯,期門灸三壯,獨陰灸五壯,章門灸百壯。

【氣塊冷氣】:氣海,灸之。

【心下如冰】:中脘、百會,針灸之。

【痰積成塊】:肺俞灸百壯,期門灸三壯

【小腹積聚】:腎俞灸以年壯,肺俞、大腸俞、肝俞、太沖各灸七壯。

【腹中積聚,氣行上下】:中極灸百壯,懸樞灸三壯(在第十三椎下)。

【痞塊】:於塊之頭中尾各針一針,各灸二三七壯,再於痞根穴(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開三寸半)多灸之。

 

12、黃疸

【黃疸】:至陽、百勞、三裏、中脘,針灸之。

【食疸】:三裏、神門、間使、列缺,針之。

【酒疸】:公孫、膽俞、至陽、委中、腕骨、中脘、神門、小腸俞,針之。

【女勞疸】:公孫、關元、至陽、腎俞、然穀,各灸三壯(三十六種黃疸灸法:先灸肺俞、心俞各三壯,次灸合穀三壯,次灸氣海百壯,中脘針之。

 

13、瘧疾

【久瘧不癒】:大椎,針之,複灸之

【溫瘧】:中脘、大椎,針之。

【痰瘧寒熱】:後溪、合穀,針之。

【寒瘧】:三間,針之。

【瘧熱多寒少】:間使、三裏,針之,灸之。

【瘧寒多熱少】:複溜、大椎,灸之。

【久瘧不食】:公孫、內庭、厲兌,針灸之。

【足太陽瘧】:先寒後熱,汗出不已,刺金門。

【足少陽瘧】:寒熱心惕汗多,刺俠溪。

【足陽明瘧】:寒久乃熱,汗出喜見火光,刺沖陽。

【足太陰瘧】:寒出善嘔,嘔已乃衰,刺公孫。

【足少陰瘧】:嘔吐甚,欲閉戶而居,刺大鐘。

【足厥陰瘧】:少腹滿,小便不利,須刺太沖。

【瘧母】:章門,針而灸之。

 

14、溫疫

【蝦蟆瘟】:少商、合穀、尺澤、委中、太陽等穴,針刺出血。

【大頭瘟】:少商、商陽、合穀、曲池、尺澤、委中、厲兌,針刺出血。

 

15、霍亂

【乾霍亂】:委中針刺出血,十指井穴針刺出血。

【霍亂吐瀉不止垂死】:天樞、氣海、中脘,灸數十百壯

【霍亂吐瀉轉筋】:中脘、陰陵、承山、陽輔、太白、大都、中封、昆侖,針之。

【霍亂乾嘔】:間使,灸七壯;不癒,再灸之。

【霍亂悶亂】:臍中灸七壯,建裏針而灸之,三焦俞、合穀、太沖、關沖、中脘等穴針之

【霍亂暴泄】:大都、昆侖、期門、陰陵、中脘,針之。

【霍亂已死尚有暖者】:臍中以鹽填滿灸二七壯,氣海百壯,大敦七壯。

 

16、癲癇

【心邪癲狂】:攢竹、尺澤、間使、陽溪,針灸之。

【癲狂】:曲池灸七壯,少海、間使、陽溪、陽穀、大陵、合穀、魚際、腕骨、神門、液門、肺俞、行間、京骨各灸之,沖陽灸百壯。

【癲癇】:百會、神門各灸七壯,鬼眼三壯,陽溪、間使三十壯,神門、心俞百壯,申脈、尺澤、太沖、曲池各七壯。

【狂言】:太淵、陽溪、下廉、昆侖,針灸之。

【狂言不樂】:大陵,針灸之。

【多言】:百會,針灸之。

【喜笑】:水溝、列缺、陽溪、大陵,針之。

【善哭】:百會、水溝,針之。

【猝狂】:間使、合穀、後溪,針之。

【狂走】:風府、陽穀,針之。

【發狂】:少海、間使、神門、合穀、後溪、複溜、絲竹空,針之。

【呆癡】:神門、少商、湧泉、心俞,針灸之。

【發狂,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神門、後溪、沖陽,針之。

【羊癇】:天井、巨闕、百會、神庭、湧泉、大椎各灸之,又於第九椎下灸三壯。

【牛癇】:鳩尾、大椎,各灸三壯。

【馬癇】:僕參、風府、臍中、金門、百會、神庭,各灸之。

【犬癇】:勞宮、申脈,灸三壯。

【雞癇】:靈道,灸三壯;金門,針之;足臨泣、內庭,各灸三壯。

【豬癇】:昆侖、僕參、湧泉、勞宮、水溝、百會、率穀、腕骨、內踝尖,各灸三壯。

【五癇吐沫】:後溪、神門、心俞、鬼眼,灸百壯;間使,灸三壯。

【目戴上視不識人】:囟會、巨闕、行間,灸之。

 

(附)癲狂、神志失常針灸十三要穴:

  一、人中穴;二、少商穴入三分;三、隱白穴入二分;

  四、大陵穴入半寸;五申脈穴火針三分;六、風府穴入二分;

  七、頰車穴入五分;八、承漿穴入三分;九、勞宮穴入二分;

  十、上星穴入二分;十一、會陰穴入三分;十二、曲池穴火針五分;

  十三、舌下中縫刺出血。

 凡男女或歌、或笑、或哭、或吟、或多言、或久默、或朝夕嗔怒、或晝夜妄行、如狂如癲,依上穴次第針之,再針間使後溪。

 

17、婦人

【月經不調】:氣海、中極、帶脈、腎俞、三陰交,針灸之。

【月經過時不止】:隱白,針之。

【下經如冰,來無定時】:關元,灸之。

【漏下不止】:太沖、三陰交,針灸之。

【血崩】:氣海、大敦、陰穀、太沖、然谷、三陰交、中極,針之。

【無嗣】:關元,灸三十壯;或灸陰交、石門、關元、中極、商丘、湧泉、築賓。

【滑胎】:關元左右各開二寸,灸五十壯;或中極旁各開三寸,灸之。

【難產催生,及下死胎】:太沖補,合穀補,三陰交瀉之

【橫生手先出】:足小指尖,灸三壯。

【胞衣不下】:三陰交、中極、照海、內關、昆侖,針之。

【產後血暈】:三裏、三陰交、支溝、神門、關元,針之。

【赤白帶下】:曲骨,灸七壯;太沖、關元、複溜、天樞,灸百壯。

【乾血癆】:曲池、支溝、三裏、三陰交,針灸之。

【產後癆】:百勞、腎俞、風門、中極、氣海、三陰交,針灸之。

【無乳】:膻中,灸之;少澤補之。

【產後血塊痛】:曲泉、複溜、三裏、氣海、關元,針之。

 

18、小兒

【臍風撮口口禁】:然穀,針三分,灸三壯。

【驚癇】:鬼眼穴,灸之。

 (即二手足大拇指相並縛之,於爪甲下灸之;少商、隱白,灸之。)

 餘參觀癲癇門。

【驚風】:腕骨,針之。

【脫肛】:百會,灸七壯;長強,灸三壯。

【驚風危急難救】:兩乳頭下黑肉上三壯。

【瀉痢】:神闕,灸之。

【冷痢】:臍下二寸,灸之。

【吐乳】:膻中下一寸六分,名中庭灸五壯。

【吐沫屍厥】:巨闕七壯,中脘五十壯,灸之。

【角弓反張】:百會灸七壯,天突灸三壯。

【夜啼】:百會灸三壯。

【臍腫】:對臍脊骨上灸三壯或七壯。

【口蝕齦臭穢】:勞宮,灸一壯。

【腎脹偏墜】:關元灸三壯,大敦灸七壯。

【偏身生瘡】:曲池、合穀、三裏、絕骨、膝眼,針之。

【遺尿】:氣海百壯,大敦三壯。

【羸瘦食不化】:胃俞、長穀(臍旁二寸)灸七壯。

 

19、瘍腫

【癰疽、毒腫】:初起於腫處止灸三七壯,已潰或化毒危急,灸騎竹馬穴。

【疔腫在面部】:于合穀、足三裏、神門,針灸之。

【疔腫在手部】:灸曲池七壯。

【疔腫在背部】:肩井、三裏、委中、臨泣、行間、通裏、少海、太沖,針灸之;並灸騎竹馬穴。

【癰疽發背,初起不痛者】:以蒜片著瘡頂處以艾灸之,不痛灸之痛,痛者灸至不痛為止。

【附骨疽】:於間使後一寸,灸如年壯。

【瘡癤】:肺俞、神門、大陵、曲池,針之。

【馬刀俠癭】:絕骨、神門,灸之。

【熱風癮疹】:曲池、曲澤、合穀、列缺、肺俞、魚際、神門、內關,針之。

【皮風癢瘡】:曲池灸二百壯,神門、合穀,灸三七壯。

【瘰疬】:百勞灸三七壯至百壯,肘尖百壯,瘰疬之第一核以針貫核正中用雄黃末拌艾灸之。

[注]本篇內容可參考承澹盦先生編著的《中國針灸學講義》(新編本)進行核對。

 

《金針再傳》引《針灸集成(徐瑞廷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