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法

 按法的手法操作:施術要領和作用詳見本按法。現介紹按法的手法應用。

一、按百會法

 1、體位:坐位。

 2、操作:術者以拇指指腹長按百會穴。後以拇指腹從前頂經百會穴推到後頂,再從一側絡卻經過百會到對側進行推法。反覆調整。

 3、要領:

  A、長按時拇指應與皮膚保持垂直。

  B、用力大小以能耐受為度。

  C、術時頭腦微熱,子宮有收縮感。術後頭腦清爽,增益精神。

 4、作用:健腦寧神,回陽固脫,理氣消滯,補虛益氣。

 5、注意:體弱者可用臥位施術。

二、頭對按法

 1、體位:坐位。

 2、操作:

  A、術者兩手四指置兩狽榆額頭維同高處,向枕後推摩叫後頂穴止。反覆數次。

  B、術者以兩掌心置兩側顆部,著力對按1~2分鐘。

  C、術者再以兩掌心對置兩耳孔,著力對合按1~2分鐘。

 3、要領:

  A、推摩時用力均勻一致而有節律。

  B、對按時兩側用力相等。

  C、術時頭部有緊壓感,對按耳孔有「嗡嗡」聲響。術後頭、耳輕鬆舒適。

 4、作用:祛風止痛,健腦寧神。

三、按巨

 1、體位:仰臥位。

 2、操作:

  A、術者以兩手食指分別長按於巨髎處。

  B、術者再以拇指自迎香穴自內向外經巨髎到顴髎穴止,反覆摩動。

 3、要領:

  A、長按由輕到重,以能耐受為度。

  B、術時酸脹。

  C、術後局部溫熱,呼吸通暢。

 4、作用:通鼻竅,散風熱。

 5、注意:面有炎症者慎用。

四、按缺盆法

 1、體位:仰臥位。

 2、操作:

  A、術者以手四指自耳下翳風穴起沿胸鎖乳突肌方向摩動1~2分鐘。

  B、術者再以兩拇指腹置鎖骨上方缺盆穴處長按,反覆操作。

 3、要領:

  A、摩動宜輕柔而有力,以局部微紅為度。

  B、按壓穴位應逐漸加力,使上肢有麻脹放射感。

  C、術後上肢輕鬆。

 4、作用:泄熱寬胸,通經活絡。

 5、注意:

  A、勿挫傷臂叢神經。

  B、高血壓病慎用。

五、按天突法

 1、體位:坐位。

 2、操作:

  A、術者以拇、食兩指分置兩側人迎穴,向下經水突到氣舍止,反覆摩動數次。

  B、術者再以食指頂端置天突穴處,向外下方點按3~5分鐘。

 3、要領:

  A、摩動時用力宜輕宜緩。

  B、按壓時局部酸脹,並沿氣管向下放散。

 4、作用:通調氣道,清熱平喘。

 5、注意:勿傷胸骨。

六、按中府、雲門法

 1、體位:仰臥位。

 2、操作:

  A、術者以兩手四指並置一側胸大肌胸骨緣,沿助間隙向外梳摩至中府、雲門穴。反覆數次。

  B、再以兩手四指置中府、雲門穴,著力長按3~5分鐘。

 3、要領:

  A、梳摩均勻、緩和而有力,以皮膚微紅為度。

  B、按壓由輕到重,忌蠻力。上肢有麻脹感為度。

  C、施術後上肢溫熱、有力,感覺輕鬆。

 4、作用:理肺降逆,通絡宣肺。

 5、注意:梳摩勿傷皮膚,按壓勿壓傷肋骨。

 

 

七、按上腹法

 1、體位:仰臥位。

 2、操作:

  A、術者以一手或兩手四指並置季肋下緣,自上向下逐步點按幽門、陰都至盲俞穴止。反覆操作。

 3、要領:

  A、點按穴位處時,用力要以能耐受為度。

  B、按時有沉重脹及微酸感。

  C、術後上腹舒適,全腹溫熱。

 4、作用:健脾和胃,順氣降逆。

 5、注意: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施術,以免胃氣上逆。

八、按腹中法

 1、體位:仰臥位。

 2、操作:術者以拇指腹置於上脘穴處,沿腹正中線向下點按,經中脘、下脘、水分、氣海、關元、曲骨穴止,反覆進行點按。

 3、要領:

  A、上腹不適,點按三脘為主;下腹、下肢疾患,點按水分、氣海、關元穴為主;生殖器疾患,點按曲骨為主。

  B、點按上腹穴位時有酸脹感;點按水分及下腹穴位時有酸脹及溫熱放散到下肢的感覺。

 4、作用:健運脾胃,溫腎壯陽

 九、按下腹法

 1、體位:仰臥位。

 2、操作:術者以一手或兩手四指並置臍旁之盲俞,自上向下逐步點按。經四海、大赫到橫骨,反覆按壓。

 3、要領:

  A、下腹點按應較上腹點按用力小。

  B、點按時宜著力,但應緩慢下移。

  C、術時有酸脹、沉重感;術後局部溫熱,下腹舒適。

 4、作用:溫補腎陽,固本培元。

 5、注意:術前排尿。

十、按天樞法

 1、體位:仰臥位。

 2、操作:術者以一手拇指、食指指腹,分置兩側天樞穴,著力長按1~2分鐘。

 3、要領:

  A、兩指用力要均勻一致。

  B、長按用力由輕到重,以能耐受為度。

  C、術時腹部緊壓感,下腹及下肢有溫熱及放射性溫熱感。

  D、術後腹部溫暖舒適。

 4、作用:理氣健脾,澀腸止痛。

 5、注意:便秘者忌用。

十一、按氣沖法

 1、體位:仰臥位。

 2、操作:以兩拇指腹置兩側氣沖穴處,長按1~2分鐘。

 3、要領:

  A、長按由輕到重再輕。

  B、每次以兩下肢有發熱感時止。

  C、術時兩下肢有放射性溫熱。

  D、術後小腹及下肢溫熱輕鬆。

 4、作用:行氣活血,溫通筋脈。

十二、按脊中法

 1、體位:俯臥位,頭微抬。

 2、操作:以拇指端置於風府穴進行點按,並向下逐個棘突間隙點按3~5次,到陽關穴止。

 3、要領

  A、點按背部用力大於腰部,指端應與皮膚保持垂直。

  B、頸椎棘突間點按要迎隨呼吸。

  C、術時有沉重及微熱感。

  D、術後頭腦清爽,腰部舒適。

 4、作用:疏散風邪,調補腎氣。

十三、按肩胛內緣法

 1、體位:側臥位,頭後仰,微挺胸,上肢後伸。

 2、操作:一手扶肩,一手以拇指指腹置於肩胛脊柱緣上方的肩中俞穴處,著力點按。逐步下移,經魄戶、膏盲到肩胛下角止。反覆調整。

 3、要領:

  A、點按要迎隨呼吸,呼氣時點按。

  B、點按時亦可讓受術者咳嗽,咳嗽時點按。

  C、點按後配合局部撫摩或空拳輕揉。

  D、術時局部有酸。脹感;術後心胸舒暢,增益精神。

 4、作用:通宣肺氣,回陽救逆。

 

 

十四、疊掌按腰法

 1、體位:俯臥位。

 2、操作:術者雙手掌重疊,置於腰部,以正中線命門穴為中心,做有節律的按壓3~5分鐘。

 3、要領:

  A、按壓時要迎隨呼吸,呼氣時進行。

  B、按壓要用巧勁兒,以能耐受為度。力要貫足,不可用暴力。

  C、術時有緊壓和牽扯感。術後感覺腰部舒適。

 4、作用:補腎氣,強腰脊。

十五、按環跳法

 1、體位:側臥位,術側下肢屈曲,環跳穴向上。

 2、操作:術者以兩手拇指掌側對置於環跳穴上,食指置臂部兩側。以兩拇指徐徐加力進行長按3~5分鐘。

 3、要領:

  A、囑其臀部肌肉放鬆。術者兩指用力要均勻,用力大小以能耐受為度。為加重力度,可用時尖代替兩拇指,進行長按。

  B、術時有酸、麻脹感及電流樣熱感,傳經承扶、委中到足跟;術後下肢溫熱,感覺有力。

  C、勿用蠻力,逐漸加壓。

 4、作用:祛風散寒,強健腰腿。

十六、按股前法

 1、體位:仰臥位,膝下放墊。

 2、操作:術者以兩手拇指置股前髀關穴處餘指分置兩側,以兩拇指進行長按,經伏兔、陰市、梁丘、足三裏、下巨墟,自上向下逐步長按到解溪穴止。

 3、要領:

  A、按股前時,長按每個穴位均應得「氣」。

  B、穴位之間應配合輕推。

  C、術後下肢溫熱有力。

 4、作用:通經活絡,健脾和胃。

十七、按小腿法

 1、體位:俯臥位。

 2、操作:術者兩手拇指置陰陵泉穴處,食指置小腿外側,沿脛骨內緣,自上向下經地機、漏谷、三陰交穴到交信穴止,反覆按壓。

 3、要領:

  A、按壓時兩拇指應逐步下移,且貼近骨膜,用力大小以能耐受為度。

  B、術時局部有酸、脹、沉重感。術後小腿溫熱有力。

 4、作用:調和氣血,通氣緩痛。

十八、內、外關按法

 1、體位:坐位或仰臥位。

 2、操作:術者以拇指指腹置受術者腕掌部的大陵穴處,食指置腕背陽池穴處,自上向下合揉到中指端,反覆調整。再以拇指置內關穴,食指置外關穴,著力合按3~5分鐘。

 3、要領:

  A、合揉手法要輕柔,合按後可配合指揉。

  B、合揉時局部有溫熱輕鬆感。合按時局部有酸、脹感。術後胸及上腹部有舒適感。

 4、作用:和胃理氣,安神鎮痛。

十九、按神門法

 1、體位:坐位。

 2、操作:術者以拇指置於肘窩正中的曲澤穴,自上向下推摩,經內關到勞宮穴止,反覆調整。再以一手拇指置內關穴,另手拇指置神門穴,反覆按揉數次。

 3、要領:

  A、推摩手法宜輕緩,按揉用力以能耐受為度,神門穴可配合指掐。

  B、術時有酸、麻、脹感;術後心胸舒暢有安靜感。

 4、作用:鎮靜安神,寧心通絡。

 

 

A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