癎證

《經》言:二陰急為癎厥。謂少陰氣逆于經而上行,則喉塞音瘖(ㄧㄣ)而癎發矣。證由心腎虛怯,肝風膽火(ㄕㄨˋ)逆,痰誕上壅,心包經脈閉阻,猝然暈僕,口眼牽掣,腰背反張,手足抽搐,喊作畜聲。因其相似,分為五癎,以內應五臟也。癎證幼小為多,大人亦有之。經久失調,遂成痼疾,一觸厥氣鼓風,涎沫升逆無制,痰在膈間,則眩微不僕,痰溢膈上,則眩甚而倒。必待其氣反、吐去驚涎宿沫而後甦。內治以清痰火主之。

 

分陰陽,(二百遍)。推三關,(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肺經,(一百遍)。推補脾土,(二百遍)。天門入虎口,(八十遍)。運八卦,(一百遍)。赤鳳搖頭,(五十遍)。按弦搓摩,(二十四遍)。掐威靈穴,(二十四遍)。揉中指,(一百遍)。掐總筋,(二十四遍)。灸昆侖七壯,汗吐法先之。凡推用蔥薑湯。用引痰法,(見卷二)。通脈法,(見卷二)。開閉法,(見卷二)。灸法。晝發灸陽蹺,夜發灸陰蹺。(見卷二)。

 

按:石頑謂癎以補腎為本,豁痰為標,其由來不外肝腎龍雷上沖所致。丹溪以癎主痰熱,治以星、半、芩、連主之。熱多者涼膈散加川連、麥冬之屬。痰多者以戴人三聖散吐之。由驚而病者,東垣安神丸平之。

 

總之,癎有陰陽,以先體熱瘛(ㄔˋ)瘲(ㄗㄨㄥˋ)驚啼而後發,脈浮洪者為陽癎,病在腑則易治。以先身冷不驚掣啼叫而病發,脈沉微者為陰癎,病在臟為難治。目瞪如呆者不治,脈沉實弦急及虛散者皆不治,皆醫者所宜深悉也。(惕厲子)

注:石頑:即張璐

 

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