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在14歲左右應有月經按期來潮,如超過18歲尚未來潮,或已行經而又中斷達6個月以上者,稱為閉經。前者為原發性閉經,後者為繼發性閉經。中醫又稱「女子不月」、「月事不來」、「經水不通」、「經閉」等。妊娠期、哺乳期及更年期後的停經,均屬生理現象,不作閉經論。也有婦女由於生活環境變遷、精神因素影響,偶爾出現一兩次月經不潮,又無其他症狀者,在機體適應後,月經可自然恢復,亦不屬閉經範圍。因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或後天器質性病變所致無月經者,均需採用其他方法治療,不屬本節討論範圍。

 

【病因病機】:

本病的病因病機不外虛、實兩類。虛者,多因肝腎不足,精血兩虧,或因氣血虛弱,血海空虛,無血可下;實者,多因氣滯血瘀,痰濕阻滯,沖任不通,經血不得下行,而致閉經。

 

(一)、肝腎不足:先天不足,腎氣未充,精氣未盛,肝血虛少,沖任失養,無以化為經血,而致閉經。或房勞多產,損及肝腎,精虧血少,胞宮無血可下,而成閉經。

 

(二)、氣血虛弱:脾胃素弱,化源不足,或憂思過度,損及心脾;或大病久病,產後失血傷津,或久患蟲積傷血,均可致沖任血少,血海空虛,而成閉經。

 

(三)、氣滯血瘀:所欲不遂,鬱怒傷肝,肝失疏泄,導致氣滯血瘀,或因經期、生產之時,風冷寒邪入侵胞宮,凝滯胞脈,或內傷生冷寒涼,血寒瘀滯,沖任受阻,而致閉經。

 

(四)、痰濕阻滯:素體肥胖,痰濕內盛,或脾失健運,痰濕內生,痰濕、脂膏阻滯沖任,壅滯胞脈,氣血運行受阻,血海不能溢滿,而致閉經不行。


 

【臨床表現】:

本病臨床上以虛証為多見。一般以胸脅、小腹脹滿者為實証;頭暈、肢軟、納差、失眠、心悸,腹無脹痛者為虛証。

 

(一)、肝腎不足:女子超過18歲尚未行經,或初潮來遲,或由月經後期,量少,色紅或淡,漸至閉經,兼見頭暈耳鳴,腰痠腿軟,或口乾舌燥,五心煩熱,潮熱汗出,面色黯淡或兩顴潮紅,舌質紅或舌淡苔少,脈象細弦或細澀。

 

(二)、氣血虛弱:月經由後期量少,而漸至停經,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神倦肢疲,納少便溏,毛發不澤或易脫落,羸瘦萎黃,唇舌色淡,苔少或薄白,脈沉緩或細弱無力。

 

(三)、氣滯血瘀:月經數月不行,精神抑鬱,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少腹脹痛或拒按,舌邊紫黯或有瘀點,脈沉弦或沉澀。

 

(四)、痰濕阻滯:月經停閉,形體肥胖,胸脅滿悶,嘔惡痰多,神疲倦怠,帶下量多色白,面浮足腫,苔白膩,脈滑。

 

【治療】:

(一)、治療原則:以理氣活血為主。按中醫補虛瀉實的原則,肝腎虛者,宜補腎養肝;氣血虛弱者,則補氣養血調經;氣滯血瘀者,理氣活血、化瘀通經;痰濕阻滯者,當用除濕祛痰、理氣活血之法通經。

 

(二)、基本治法

1、小腹部【操作】

(1)、取穴及部位:關元、氣海。

(2)、主要手法:摩法、按揉法。

(3)操作方法:患者仰臥,醫者坐於右側。用摩法施於小腹,摩法方向為逆時針,腹部移動方向為順時針,手法要求深沉緩慢,同時配合按揉關元、氣海,時間約10分鐘。

 

2、下肢部【操作】

(1)、取穴及部位:血海、三陰交、足三裏。

(2)、主要手法:按揉法。

(3)操作方法:患者仰臥。按揉血海、三陰交、足三裏,每穴約2分鐘。


 

3、腰背部【操作】

(1)、取穴及部位:肝俞、脾俞、腎俞。

(2)、主要手法:一指禪推法、按揉法、(扌袞)法。

(3)操作方法:用一指禪推法治療腰部脊柱兩旁,重點在肝俞、脾俞、腎俞,每穴約2分鐘,或用(扌袞)法在腰脊柱兩旁治療,然後再按揉上述穴位2~3遍,以病人感覺酸脹為度。

 

(三)、辨証加減

1、肝腎不足,氣血虛弱:

(1)、橫擦前胸中府、雲門,左側背部脾胃區,腰部腎俞、命門,以透熱為度。

(2)、直擦背部督脈,斜擦小腹兩側,均以透熱為度。

 

2、肝氣鬱結:

(1)、按揉章門、期門,每穴半分鐘,按掐太沖、行間,以病人感覺酸脹為度。

(2)、斜擦兩脅,以微熱為度。

 

3、寒凝血瘀:

(1)、直擦背部督脈,橫擦骶部,以小腹透熱為度。

(2)、按揉八髎,以局部溫熱為度。

 

4、痰濕阻滯:

(1)、按揉八髎,以痠脹為度。

(2)、橫擦左側背部及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注意事項】:

注意飲食調理,勿過食生冷之物,宜保暖,防止風、寒侵襲,調暢情志,保持心情愉快。

 

A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