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痹証是由於風寒濕熱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不暢所導致的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痛、木、重、屈伸不利,關節腫大灼熱等主要臨床症狀的病証。臨床上具有漸進性和反復發作的特點。《素問‧痹論篇》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本病屬現代醫學「良性風濕性疾病」,包括肢體關節、韌帶、肌肉、滑膜或滑囊等部位出現的疼痛、酸楚、麻木、腫脹等,但一般不出現骨性關節損害、畸形等嚴重功能障礙的關節炎。

 

【病因病機】:

(一)、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居處潮濕、涉水冒雨、水中作業、汗出入水、氣候劇變、勞力感寒受濕等,風寒濕之邪乘虛侵襲人體,注於經絡,留於關節,氣血痹阻,而成痹証。

 

(二)、熱痹: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得寒涼稍舒,痛不可觸,可涉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多兼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不安等全身症狀,苔黃燥,脈滑數。

 

【治療】:

(一)、治療原則:祛風散寒、清熱除濕、疏經通絡。

(二)、取穴及部位:病變關節周圍腧穴、肩井、曲池、合穀、環跳、風市、陰陵泉、陽陵泉、鶴頂、昆侖、肺俞、膏肓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

(三)、主要手法:按法、揉法、拿法、搓法、拈法、搖法、擦法、抖法


 

 

(四)、操作方法:

在病變關節周圍用拿法治療10分鐘左右,配合該關節的被動活動。病變關節較小者則用一指禪推法或指按揉法治療,時間10分鐘左右。指按病變關節周圍穴位,用力以酸脹為度,重按阿是穴,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度,時間約5分鐘。病變關節較大者,用搓法治療;病變關節較小者,用拈法治療,時間5分鐘。病變關節活動受限者,用搖法施於該關節。在病變關節周圍用擦法治療,透熱為度。最後用抖法結束治療。

 

【輔助治療】

1、耳穴按壓:腎上腺、皮質下,再視患病部位加相應穴位,如肩痛、腰痛、肘痛可分別加肩痛、腰痛、肘點。

2、熱敷療法:在病變部位進行熱敷,每次20min,每日1次。

 

【注意事項】:

(1)、痹証因內外合邪而成,經絡臟腑,營衛氣血多有涉及,病情多錯綜複雜,其來也緩,其去也緩,宜內外兼治,膏摩針灸,內外用藥,方能提高療效。

(2)、治療過程中,特別是最初幾次推拿治療後,病人自覺酸痛加重,屬於正常現象。

(3)、推拿治療痹証,療效較好,但對於疾病發作期,如風濕熱發作,需配以藥物治療。

(4)、平時注意調攝,增強體質和加強病後調攝護理,便顯得格外重要。調攝之法:首先做到適寒溫。關節功能障礙者,須加強關節功能鍛煉。

 

 

 

A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