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不寐又稱「失眠」、「目不瞑」,是指睡著的時間較平常明顯減少,且影響人的生活質量,使人的體力與腦力降低為特徵的一種病証。輕者難以人寐,或睡中易醒,醒後不能再寐;重者可徹夜不能入寐。本病可單獨出現,也可與頭痛、健忘、眩暈、心悸等症同時出現。《靈樞‧大惑論》認為「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不寐多見於現代醫學的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症等病。

 

【病因病機】:

導致不寐的因素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密切關係,其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調。

 

(一)、心脾兩虛:

思慮勞倦過度,傷及心脾,生化之源不足,營血虧虛,不能養心,以致心神不安而不寐。

 

(二)、陰虛火旺:

水不制火,心火獨亢,神志不寧而致不寐。

 

(三)、肝鬱化火:

情志所傷,肝失條達,氣鬱而化火,火性上炎,擾動心神,心神不寧以致不寐。

 

(四)、痰熱內擾:

飲食不節,傷及脾胃,宿食停滯,痰熱內生上擾,以致不得安寐。


 

【臨床表現】:

(一)、心脾兩虛:

多夢易醒,面色不華,頭暈目眩,心悸健忘,舌質淡,苔薄,脈細弱。

 

(二)、陰虛火旺:

心煩不寐,頭暈耳鳴,顴紅潮熱,口乾少津,手足心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三)、痰熱內擾:

不寐多夢,口苦痰多,胸悶脘痞,不思飲食,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或滑數。

 

(四)、肝鬱化火:

心煩不能人寐,急躁易怒,頭痛面紅,目赤口苦,口渴喜飲,便秘尿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療】:

(一)、治療原則:調理臟腑,鎮靜安神。

(二)、取穴及部位:印堂、神庭、太陽、睛明、百會、風池、肩井、中脘、氣海、關元、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命門。

(三)、主要手法:一指禪推法、抹法、按揉法、掃散法、拿法。

(四)、操作方法:

一、基本操作:

患者坐位。醫者用一指禪推法從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穴,往返3遍;再從印堂向兩側沿眉弓推至太陽穴,往返3遍;然後從印堂穴開始沿眼眶周圍治療,往返3遍。沿上述部位用雙手抹法治療5~6遍。指按揉印堂、攢竹、睛明、百會,每穴1分鐘。用掃散法在頭兩側膽經循行部位治療,每側20次。拿五經、肩井,時間2~3分鐘。患者仰臥位。醫者用掌摩法先順時針方向摩腹,再逆時針方向摩腹,時間約5分鐘。指按揉中脘、氣海、關元,每穴1分鐘。患者俯臥位。醫者按揉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命門等部位,時間約5分鐘。


 

二、辨証加減

1、心脾兩虛

(1)、指按揉神門、足三裏,每穴2分鐘。

(2)、直擦背部督脈,透熱為度。

 

2、陰虛火旺

(1)、推橋弓20次。

(2)、擦兩側湧泉穴,透熱為度。

 

3、肝鬱化火

(1)、指按揉肝俞、膽俞、期門、章門、太沖,每穴2分鐘。

(2)、搓兩脅,時間約1分鐘。

 

4、痰熱內擾

(1)、按揉神門、內關、豐隆、足三裏,每穴1分鐘。

(2)、橫擦脾俞、胃俞,以透熱為度。

 

【輔助療法】

1、灸法:取湧泉穴,每晚臨睡前用艾條溫和灸法,施灸15min。

2、頭針療法:常用穴為運動區、感覺區、足運感區,可結合情況配合以其他區相輔治療。

 

【注意事項】:

(1)、虛証患者在早晨治療,實証宜於睡前操作。

(2)、抑制手法較重,興奮手法較輕,但二者又是相對而言的,臨床還應參考病人治前的狀態,和治療過程中的反應而選擇。一般而言,推拿後患者感覺舒適、神清氣爽,該法只宜白天運用。若推拿後,感頭昏沉、萎靡不振,是為抑制,最好於晚間使用。

(3)、推拿環境也應安靜,光線應柔和,可配以輕音樂。

(4)、失眠患者病程大多很長,因此推拿療程要保証,一般10天為1療程,連續做3個療程。

(5)指導患者睡前不要吸煙、飲酒、喝茶和咖啡,每日用溫水洗腳;適當參加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注意勞逸結合,特別是房事要有所節制;平時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早睡早起;消除煩惱,解除思想顧慮。

 

 

A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