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指由於腕管內組織增生或移位,壓力增高,腕管狹窄,使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到壓迫所引起的橈側三個半手指麻木、疼痛等神經症狀。又有腕管綜合症、腕管狹窄症、正中神經擠壓征等名稱。臨床上較為常見,女性多於男性。

 

【生理解剖】:

腕關節掌側橫行韌帶(寬1.5~2.0cm,長2.5~3.0cm),橈側附著於舟骨結節及大多角骨結節,尺側端附著於豌豆骨及鈎狀骨,該韌帶與腕骨連接構成一「腕管」,是一個骨纖維管道,很象一座拱橋,其背面由八塊腕骨組成,掌面由堅韌的腕橫韌帶構成;腕管內部除一根正中神經通過外,還有9根指屈肌腱通過,正中神經至腕部以下分出肌支,支配魚際肌及第一、二蚓狀肌。其感覺支,掌側分佈於橈側三個半手指和魚際皮膚,背側分佈於橈側三個半手指的中、末節手指,「腕管」間隙狹窄,易產生腕管綜合症。

 

【病因病機】:

腕管是一個骨纖維管道,有一定的容積,在正常情況下,指屈淺、深肌腱在腕管內滑動,不會妨礙正中神經。但當局部遭受損傷等原因,使腕管內壓力增高,正中神經受到直接壓迫,就會產生神經功能的障礙。

 

造成腕管內壓力增高,導致腕管綜合症的發生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腕部外傷:包括骨折、脫位、扭傷、挫傷,改變了腕管的形狀,減少了腕管原有的容積。

(二)腕管內各肌腱周圍發生慢性炎性病變:如非特異性屈肌肌腱滑膜炎,類風濕性肌腱滑膜炎,急性鈣化性肌腱炎等,滑膜鞘增生,體積增大。

(三)占位性病變:腱鞘囊腫,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引起腕管內容物增多。

(四)慢性勞損,如過度的掌屈、背伸,或退行性變,腕骨骨質增生。

(五)與內分泌紊亂有關,因多見於妊娠、哺乳、絕經期的婦女,也見於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


 

以上因素可致腕管相對或絕對的變窄,腕管內正中神經被擠壓而產生神經壓迫症狀。

 

中醫學認為本病由於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使血瘀經絡;或寒濕淫筋,風邪襲肌,致氣血流通受阻而引起。

 

【臨床表現】:

(一)初期主要為正中神經受壓症狀,患手橈側三個半手指(拇、食、中、1/2環指)有感覺異樣、麻木、刺痛。一般夜間較重,當手部溫度增高時更顯著。勞累後症狀加重。甩動手指,症狀可緩解。偶可向上放射到臂、肩部。患肢可發冷、發紺、活動不利。

 

(二)後期患者出現魚際肌(拇展短肌、拇對掌肌)萎縮、麻痹及肌力減弱,拇指外展、對掌無力,握力減弱。拇、食、中指及環指橈側的一半感覺消失;拇指處於手掌的一側,不能單側外展(即拇指不能與掌面垂直)。肌萎縮程度常與病程長短有密切關係,一般病程在四個月以後可逐步出現。

 

【檢查】:

(一)感覺障礙:多數患者痛覺減退,少數患者感覺敏感,溫覺、輕觸覺不受累。痛覺改變以拇、食、中三指末節掌面為多。

(二)運動障礙:大魚際肌消瘦,拇指外展、對掌功能受限。

(三)叩擊試驗陽性:叩擊腕部屈面正中時,可引起手指正中神經分佈區放射性觸電樣刺痛。

(四)屈腕試驗陽性。

(五)以止血帶阻斷手臂血循環(其壓力應在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可使症狀重新出現並加劇。

(六)肌電圖檢查:大魚際肌出現神經變性。

(七)X光檢查,大多無特殊,偶可有腕部骨質增生,腕骨陳舊性骨折、脫位等骨性改變的徵象。

 

【診斷】:

本病多見於婦女,腕部有外傷史或勞損史,症狀典型,再根據屈腕試驗及相關檢查,可確診。


 

【鑒別診斷】:

(一)頸椎病神經根型:神經根受刺激時,麻木不僅在手指,而在頸臂部均有疼痛麻木,臂叢牽拉試驗和叩頂試驗陽性。尚有頸肩部的症狀。

(二)多發性神經炎:症狀常為雙側性,且不局限在正中神經,尺、橈神經均受累,呈手套狀之感覺麻木區。

 

【治療】:

(一)治療原則:舒筋通絡,活血化瘀。

(二)取穴與部位:曲澤、內關、大陵、魚際、勞宮穴等。

(三)主要手法:一指禪推、點揉、拔伸、搖、拈、擦等手法。

(四)操作方法:

1、準備手法:患者正坐,將手伸出,掌心朝上置放桌上。醫者用一指禪推法在前臂至手腕沿手厥陰心包經往返治療,反復3~4次。在腕管及大魚際處應重點治療,手法應先輕,然後逐漸加重。

2、治療手法:接著,醫者雙手握患者掌部,一手在橈側,另一手在尺側,而拇指平放於腕關節的背側,以拇指指端按入腕關節背側間隙內、在拔伸情況下搖晃腕關節,然後,將手腕在拇指按壓下背伸至最大限度,隨即屈曲,並左右各旋轉其手腕2~3次;再用拇指點揉曲澤、內關、大陵、魚際等穴2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用搖法搖腕關節及指關節,拈指關節10次。

3、結束手法:最後,用擦法擦腕掌部2分鐘,以透熱為度。術後,用溫經通絡膏外敷,腕部用紙板固定於休息位。病情緩解後,用中藥外洗,或外用舒筋藥水擦。

 

【其他方法】:

封閉、針灸、小針刀、手術等。

 

【注意事項】:

(一)治療期間,腕部避免用力和受寒。

(二)因骨折、脫位引起本病者,應在骨折癒合、關節復位後,再考慮給予推拿治療。

(三)操作治療中,作腕關節的拔伸牽引和被動運動,切忌強力、暴力,以免發生新的損傷。

(四)內分泌紊亂引起本病者,應結合病因治療。

(五)囑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拇指與各指輪流劃圈及拇指壓各指第二節,促進功能恢復。

 

【按語】:

有人提出,本病84%的患者為女性,以中老年女性尤為多見。激素水準的變化、反復強迫性手臂的運動、手腕持續處於不適當的位置,以及其他不同因素與腕管綜合症的發病有關。應注意許多病人的不適並非局限於正中神經分佈區,感覺檢查變化較多且不完全可靠。電生理檢查顯示為選擇性的腕遠側段正中神經感覺、運動傳導的異常。故此認為腕管綜合症的診斷應根據病史、神經系統檢查並結合電生理檢查的結果。

 

病理研究發現腕橫韌帶下,正中神經的有髓纖維數量明顯減少。腕以下段正中神經感覺和運動纖維傳導減慢是本病典型的表現。

 

 

 

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