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_05_中醫外治~上肢骨~肱骨外髁骨折.gif

    肱骨外髁骨折主要是指肱骨外髁帶肱骨小頭或肱骨外髁帶肱骨小頭和部分滑車骨骺的關節內骨折。因其中部分患者僅單純是肱骨小頭骨骺部骨折,故又稱為肱骨小頭骨骺分離。肱骨外髁骨折比內髁骨折多見,是兒童常見的一種肘關節損傷,多見於5-10歲的兒童,發生率略低於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包含非關節面(包括外上髁)和關節面兩部分,前臂伸肌群附著於肱骨外髁。肱骨外髁骨折後,由於伸肌群的牽拉,骨折塊可發生不同程度的移位。

肱骨前、後面觀.jpg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間接暴力所致,跌倒時手部先著地,外力沿橈骨向上撞及肱骨外髁而引起骨折。骨折線由內下向外上、後延伸,骨折塊可包括肱骨外上髁骨骺、肱骨小頭骨骺、滑車外側部及屬於肱骨小頭之上的一部分幹骺端。根據骨折塊移位元的情況,可分為無移位骨折、輕度移位骨折和翻轉移位骨折三種。

 

    無移位骨折:暴力的作用較小,僅發生骨折,如裂縫骨折或移位很小的肱骨外髁骨折。

 

    輕度移位骨折:骨折塊向外移位,或有45°以內的旋轉移位,骨折塊仍位於肱骨小頭和肱骨近段骨折面之間。

    翻轉移位骨折:翻轉移位骨折又可分為後移翻轉型和前移翻轉型。後移翻轉型又被稱為伸直翻轉移位型,此型相對多見;前移翻轉型又被稱為屈曲翻轉移位型,此型少見。

 

 ()辨證論治:

1、辨證:

    肘外側疼痛、腫脹,肘關節多處於輕度肘內翻及微屈位,功能活動障礙。有明顯移位者,在肘外側可摸到活動的骨折塊或骨擦感。肘關節正側位X光照片可明確骨折類型和移位方向。

 

2、論治

    骨折無移位者,僅屈肘90°,前臂懸吊胸前即可。有移位的骨折,在適當的麻醉下,爭取解剖復位,最好爭取於軟組織腫脹之前,予以手法整復。

 

(1)整復手法

    患者仰臥,屈肘,前臂旋後,將骨折塊推向內側,使骨折塊進入關節腔而復位。有翻轉移位者,凡屬前移翻轉型的,先將骨折塊推向肘後,使之變為後移翻轉型,然後再矯正旋轉,推人關節內,術後用外固定。

 

(2)固定方法:

    骨折整復後,肘關節置於伸直150°,前臂旋後位,外髁處放固定墊,尺側肘關節上、下各放一固定墊。隨後用超肘小夾板包紮固定。

 

(3)活動與運動

    l周內,可作手指輕微活動,不宜作強力前臂旋轉、握拳、伸屈腕關節活動。1周後,逐漸加大指、掌、腕關節的活動範圍。3周後解除固定,逐漸進行肘關節屆伸活動。

 

(4)藥物治療

    與肱骨髁上骨折相同。

 

    若肱骨外髁骨折後時間超過1周或閉合復位不滿意,應切開復位。晚期未復位者,則視肘關節的外形和功能而考慮是否手術。如晚期肘外翻引起牽拉性尺神經麻痹,可施行尺神經前置術。

附:肱骨內髁骨折

    肱骨內髁骨折遠較肱骨外髁骨折少見。骨折後,尺骨上端隨滑車向上向內及向後移位,橈骨也隨同尺骨移位,使肱橈關節發生半脫位或脫位。肱骨內髁骨折容易合併尺神經損傷。肱骨內科骨折臨床症狀與肱骨外髁骨折基本相同,僅表現於肘內側,治療方法也相似。復位時先將肘關節伸直牽引,將骨折對位,脫位亦隨之復位,固定肘關節於90°位。肱骨內髁切開復位較外髁困難,應注意勿損傷尺神經,必要時將尺神經向內髁內前方搬移,並固定在皮下。兒童一般中立位固定3周,成人適當延長,治療中應注意尺神經相關症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