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_骨折~骨折的分類&移位.gif

 

 以目前中醫對於骨折的問題,將越來越少,大部分的患者都轉移至西醫,對於手療的同業我們看看就好,日後接觸到的患者必定不多,所以有個概念就好。

 

()根據骨折斷端是否與外界相通分類:

 

1.閉合性骨折:骨折處皮膚無破裂,骨折斷端與外界不相通者。

 

2.開放性骨折:骨折處皮膚破裂,斷端與外界相通者。開放性骨折常伴有創口污染,處理時應謹慎,防止繼發感染。文獻上曾記載:"人之所以衛外者,全賴皮膚不破,如室之有壁,宅之有牆,外邪不得而人,今破其皮膚,血溢於外,氣隨血泄,營衛俱傷,是猶壁之有穴,牆之有洞,門戶洞開,易引起外邪內侵。"

 

()根據骨折線分類

    根據骨折線走行方向及形狀有橫形、嵌入形、壓縮形、青枝形及裂縫骨折等,這類骨折復位後不易再移位,可早期負重,稱為穩定性骨折。此外,還有斜形、螺旋形、粉碎形骨折等,此類骨折復位後,仍容易再移位,稱為不穩定性骨折,故不宜過早負重。

 

 ()根據骨折程度分類

    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完全中斷者為完全性骨折,骨或骨小梁的連續性僅部分斷裂者為不完全性骨折。

 

 ()根據骨折後就診時間分類

    骨折後2-3周以內為新鮮骨折,2-3周以後為陳舊性骨折。

 

()根據受傷前骨質是否正常分類

    骨折結構正常,完全因外力作用而產生的骨折,稱外傷性骨折。骨質原有病變(如骨腫瘤、骨髓炎、骨結核等),經輕微外力作用而致骨折者,稱病理性骨折。

 

 ()根據骨折後有無神經、重要血管或臟器損傷分類

    無神經、重要血管或臟器損傷者為單純性骨折,併發有神經、重要血管或臟器損傷者為複雜性骨折。

 

 ()根據骨折部位分類

    通常分為骨幹骨折、扁平骨折、關節內骨折及骨骺損傷四種類型。

 

骨折的移位:

    骨折的移位程度和方向,取決於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肢體遠段的重量等多種因素。

 

骨折移位元方式有五種:臨床上常會合併存在。

1.成角移位:

根據凸面方向分別有向前、向後、向內或向外成角。

 

2.側方移位:

四肢按骨折遠端,脊柱按上段的移位方向,分別稱為向前、向後、向內或向外側方移位。

 

3.縮短移位:

骨折斷端相互重疊或嵌插,骨的長度縮短。

 

4.分離移位:

兩骨折端相互分離,骨的長度增加。

 

5.旋轉移位:

遠端骨折段圍繞骨之縱軸而旋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